古今中外偉大的女性很多,其中以科學家居禮夫人跟音樂家克拉拉舒曼最讓我印象深刻。
兩人不僅在家庭中扮演著稱職的賢妻良母,更是在男性主導的專業領域中脫穎而出,且成就絲毫不讓鬚眉。她們共同的特色是溫柔而嚴謹的生活態度,並擁有異於常人的堅毅且穩定之性格。所以當生活中出現大波折時,仍能執著於自己的理念,把既定的行程及工作按部就班地做好。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生於音樂中所謂的浪漫時期,同時期的卓越音樂家有孟德爾頌、舒曼、蕭邦、李斯特、威爾地、華格納、約阿希姆、布拉姆斯等等等,可說是人才爆滿的年代。當時的仕女大多會彈鋼琴,但通常只停留在怡情養性、或把『會彈琴』當成一個仕女養成教育的必備條件、將來結婚時的一個加值籌碼。很少將彈琴當正事,甚至當職業的。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仍有極少數非常優秀的女鋼琴家,克拉拉‧舒曼就是其中之一。
克拉拉從五歲開始就接受她的父親---也是當時德國來比錫的樂器商跟知名鋼琴教師弗列德利‧維克(Friedrich Wieck)的嚴格鋼琴教育及體能訓練,目地就是要成為偉大的演奏家。據說她的演奏能力並不亞於當代的男演奏家。大文豪歌德在聽過九歲的天才少女克拉拉演出後,曾說過:『這小女孩的爆發力比五個男孩還要大』,而事實上她只是個內向寡言的纖纖女子。
成年後當然最有名的是那段跟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的愛情長跑。舒曼原是她父親維克的得意門生,為了克拉拉而撕裂師生關係到告上法庭。這長達近六年的時間,克拉拉夾在親情跟愛情間的煎熬。在受父親監視下,她還是沉默地以音樂繼續她的人生,並在音樂會中以樂音傳達愛意給舒曼(早期他們一起跟父親維克學作曲,據說他們發明了一種只有他們兩人能懂的音樂語言,之後連他們的大女兒瑪麗也無從得知)。雖然最後像電影般有情人終成眷屬了,但這對神仙眷侶、樂壇中的金童玉女卻無法像童話故事般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因為羅伯特病了。從舒曼發病到病情加重,跳萊茵河自殺獲救後住進精神療養院而終,克拉拉一個懷孕的女人帶著六個孩子,又要靠演奏教琴養活一家人,這艱辛的困境絕非我們所能想像的。(電影『情戀克拉拉』(Geliebte Clara)對這一段故事有著令人動容的描述。)
克拉拉不僅是個技藝精湛的鋼琴演奏家、教育家,更是一位優秀的作曲家。她的作品很多都含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其中一個作品:羅伯特‧舒曼的主題變奏(Variationen ueber ein Thema von Robert Schumann, Op.20),不管在作品的音色藝術、內涵深度或演出所需的技術性跟音樂性上,都稱得上是克拉拉最成熟的創作之一。作品完成於1853年,是克拉拉送給羅伯特的生日禮物,也是羅伯特在家的最後一個生日。主題是取自羅伯特‧舒曼的『彩色葉子』(Bunten Blaettern, Op.99, Nr.4),內容除主題外,包含七個變奏。最後一個變奏中,克拉拉更精心巧思地將自己的作品主題(當年舒曼借用創作了即興曲Op.5),與舒曼主題以二重唱的方式編入。整曲深情而內斂、優雅也憂鬱,因為此時的舒曼精神狀態已是十分嚴重,八個月後他就企圖跳萊茵河尋求解脫。
同樣這個舒曼的主題,舒曼家庭的好友布拉姆斯也寫了一首包含十六個小變奏的作品第九號。創作於1854年7月,距離舒曼自殺獲救住院療養約五個月後。此作品的另一標題是『他的(Robert)主題的小變奏曲,敬獻給她(Clara)』。舒曼本人在書信中對克拉拉跟布拉姆斯這兩位作曲家,先後以他為主題所創作的變奏曲,均給予很高的評價。
以下是芳瑛在2006年於國立維也納音樂大學的Musikzimmer所彈奏的克拉拉‧舒曼所創作的『羅伯特‧舒曼的主題變奏,Op.20』
http://www.wretch.cc/video/fangingsheu&func=single&vid=5468941&o=self_a&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