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一些比賽及學校的考試中,聽到很多學習者在音樂中的表達上,並沒有整體的構思與規劃。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聲音強弱的的安排。
幾乎從頭到尾一樣的音量,稍有分別的只有大聲(f)和小聲(p),且是一樣的大聲和一樣的小聲。但仔細看一下樂譜,中間還有中強(mf)、中弱(mp)、甚至更強(ff)或更弱(pp)等。這些都是作曲者巧妙的心思編織在其中,絕對有其特殊的用意,倘若未能將它適當的表達出來,將會影響曲子所要呈現的意境之美。
首先演奏者要找到自己所能掌握並順利彈奏出來的最大聲響再來依次架構,往下安排每一個層次的音量。這是一個相對音量的設計,因為每個曲子所需音響差別不太一樣,所以可依每個單曲的強弱等級去做音量上的層次安排。比如說曲子A: 全曲只有中強(mf)、中弱(mp)及強(f)、弱(p)等四種音量等級,這樣學習者可以很輕鬆地設定 p<mp<mf<f 等不同的音量;而在曲子B中: 有更寬廣的音量要求 ppp<pp<p<mp<mf<f<ff<fff,這時為了能做出曲中最大聲『fff』的音響極限,我們必須『量力而為』,選定的『f(強)』也許會比曲子A中的『f(強)』稍為弱一些些,但也不能矯枉過正變成『mf(中強)』,那就失掉它原先『f(強)』的個性了。
強弱有時是音響效果,有時是對比需要,有時也是情緒意境的表現。所以單是同一個曲子,同樣的『f(強)』也許音量差不多,但彈法配合曲意表情的不同,所呈現的音樂效果也一定有所差異。而男女生在天生體能及身材的考量上,所能彈出的音量大小亦不盡相同,所以要依自己的極限去做適當的安排。
再者談到所謂的Crescendo(漸強)跟Diminuendo(漸弱),我們經常要問自己,『我的音樂要通往何處去?』。這時,『樂曲所處的進行位置』跟『目的地』之間的音量差別,是決定我們要在這中間的幾小節時間內,做多少『漸強』或多少『漸弱』的主要因素。就像騎車或開車上山時,坡度傾斜的大小及距離,是決定油門踩多少的關鍵。任性地漸強或漸弱,雖然不至於像亂踩油門一樣的危險,但卻會讓人耳朵不舒服,音樂聽來緊張兮兮的。所以在現代社會這麼敏感的神經中,我們還是盡量避免會刺激別人神經的彈奏方式吧!
- Apr 24 Fri 2009 17:04
音樂要往何處去? 關於聲音強弱的安排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