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音樂會結束後,除了感謝我的爸媽及家人給我長期的支持與鼓勵外,最窩心的是長年來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全慶。一路走來不管過程多艱辛,就是陪著這個音樂傻子追夢,在我往前衝衝衝時,他永遠是個最佳的後盾。再者,特別感謝在我學琴過程中指導過我的老師們,沒有他們的帶領也不會有今日的我,每位老師都在我不同的學習階段給予我最適合的引導。其中以Walter Fleischmann教授對我的影響最深,他的言教身教及專業上的博大精深,讓我畢生受用不盡。且若非遇到他,我也可能因手傷而無法再繼續彈琴。


 

雖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但若沒有師父引對了門,引領到更高品味的門,我們今天縱有天賦,再怎麼努力也只是個藝匠。自古至今,天才如莫札特,仍是得有良師教導,方能讓才賦得以提煉出來。(莫札特的老師是他的父親、當代極優秀的小提琴家及音樂教育家。)

 

以我個人為例,自8歲由教會牧師娘吳金束老師啟蒙後,經郭瑪莉、鍾肯愿、吳節皋等老師們的用心指導,學曲子的進度很快,似乎沒碰過什麼挫折,且因居鄉下沒啥比較,所以從小到大聽不完的誇獎與讚美。但當我到德國Wuerzburg音樂院進到Frau Kanek-Karle教授班上時,驚覺自己彈琴全憑感覺,章法雜亂無序,有如脫韁野馬,且彈什麼都是個人化,既不管作品年代及風格,也不太在意作曲家,反正旋律好聽有感情就好。在此之前面對的是不甚複雜的小曲子時,尚可應付,但當曲子內容進到更深入時,這種非專業的彈法已無法駕馭全曲。因此我必須學會用頭腦來分析曲子、用耳朵來聽自己所製造出來的聲音。

 

到維也納市立音樂院鋼琴演奏系時遇到karl Barth教授,從他那兒學會怎麼用鋼琴唱歌,這時我開始接觸到音色的處理,之前只會音量的控制。在學校所開的『鋼琴教學』兩年課程中,也從Frau Gabrie Riedl教授那兒學到很多音樂的正確概念跟音樂哲學。

 

之後考入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鋼琴教育系碩士班繼續深造時,因緣際會先後師事三位教授,在Jochen Koeler教授因接任德國一所音樂院鋼琴系主任而離職後,轉入Hellena Fleischmann教授班上。但不幸的,教授因肺癌突然辭世,故由女教授的先生,也是任職於本校的Walter Fleischmann教授接手繼續指導。之前因學習的過程中,錯誤的練習方法,不慎使得右手受傷,有很長的時間都無法正常地彈琴,直到Fleischmann教授夫婦教我手部放鬆的方法,方才得以緩慢地改善。Walter Fleischmann教授更是耐心地教我一音一音對著節拍器,在手指自然放鬆的情況下,由最慢的刻度慢慢往上加速練習,藉此重新認識自己的手,以及手跟鍵盤的觸鍵關係。所以沒有Walter Fleischmann教授高度有效的練習方法,我的手是再也無法繼續彈琴的。並且在教授極高尚的藝術品味中、配合完整清楚的格局佈置、有系統且高效率的練琴方法之傳授下,我的努力方才得到最大的發揮,否則可能永遠只是停留在『很有潛力』的階段。

 

在回台兩年,陸續的幾場音樂會跟教學過程中,之前的學習像肥渥的土壤,使我可以順利的成長。每次音樂會個人簡歷中,只有短短一行師事何人,讓我很徨恐,因為我深知那根本無法表達我的老師們在我琴藝上所貢獻的心力,所以在此想以最誠摯的感謝說聲:『老師,謝謝您們!沒有您們,就沒有今日芳瑛的音樂。』


老師家就住在最頂樓( 這是一棟典型的維也納建築 )


Walter Fleisechmann 教授在課堂中的段落示範


老師彈得比市面上的CD版本更好聽更有味道! ^^


Walter Fleischmann教授與芳瑛


老師彈琴的神韻跟音樂一樣令人動容


上完課, 芳瑛帶著老師豐富的教導及滿滿的祝福回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許芳瑛 的頭像
    許芳瑛

    許芳瑛的部落格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