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遇見巨人》(Day 5)2020.12.20

白建宇演奏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邁入了第五天,又是週末將盡,心情有點複雜,ㄧ來捨不得音樂會已過了一半。二來為了要能每天都來聽音樂會,在完全沒有耽誤學生學習進度的情況下,學生的課程調整真是大費周章,每天上完課,接著聽音樂會,然後整理心得、查資料、聽錄音,貼文上傳,這些工作往往讓我每天都忙到凌晨三、四點才睡,而隔天早上還是要早起上課,只為了紀錄每一場音樂會。因為貝多芬是我非常非常喜愛的作曲家,我在維也納15年,参觀他的一些故居、博物館、無數次到他曾散步的貝多芬小逕、追每四年一度的貝多芬比賽追了五屆,總共20年,這些都讓我對貝多芬既熟悉又著迷。回到台灣給學生上課彈貝多芬時,有時候講著彈著,就會心有所感而哽咽落淚⋯⋯還好,我的學生大概都還懂我,不會嚇跑。而白建宇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鋼琴家之一,所以,這次這樣的組合,我第一時間就把票買齊了,我知道這將會是我生命中很值得珍藏的一頁。因為很多當下的感覺沒有紀錄下來,時日一久,只剩下片段籠統的記憶,而相對珍貴的東西也都隨風而逝了,有點可惜!且我很喜歡帶著孩子們聽音樂會,珍惜跟他們一起聽過來的時光,所以,做這些心得整理也有很特別的一點,是寫給孩子們看的,讓他們更認識貝多芬的偉大,以及一位令人景仰的鋼琴大師白建宇是如何地與眾不同。

今天演出的曲目與原先節目單上的順序有所更動,但是,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更動是更好的選擇。因為第一首第十一號奏鳴曲(Op.22)是獻給貝多芬的贊助者布勞內(Browne)伯爵,這首創作於1799-1800年間的奏鳴曲,全曲洋溢著英氣煥發的青春氣息。像個充滿朝氣的年輕英雄,有第一樂章的戰功彪炳,第二樂章的大自然洗滌,與三、四樂章日常及節慶,間接地凸顯了當時拿破崙時代所謂英雄的形象。而當時勇敢積極的英雄理想性格,與藉由投入田園大自然以得到內在寧靜的幻想風,一直並存在貝多芬的思維裡,並展現在他的作品中。如果說,貝多芬在第十一號奏鳴曲創造一種理想英雄的形象,那接下來的第十二號《葬禮》奏鳴曲,一開始類似田園風的的主題,就是這兩種不同的心理投射,分別展現在這兩個奏鳴曲最大的差別。

這首傑出的第十一號奏鳴曲結束了貝多芬的創作初期,從第十二號《葬禮》奏鳴曲開始進入貝多芬的中期創作。後者因第二樂章的《送葬進行曲》而有名,故又稱《葬禮》奏鳴曲,但單看旋律曲調卻僅有莊嚴而無哀歌的感覺,所以,根據法國羅曼羅蘭的說法:在這個樂章裡,「進行曲」比「葬禮」更佔重量⋯⋯在葬禮進行曲聲中,人們伴送死者走向最後的歸宿。悲傷的感情在思念令人敬重的逝者中,尋找新的快樂。而白建宇的詮釋是比較類似羅曼羅蘭的解釋,無論在速度的選擇與氣氛的鋪陳都較像強調送葬過程的莊嚴肅穆,而少沉溺式的悲傷勉懷故人。所謂的化悲痛為力量,尋找生活中下一個快樂的來源。

而下半場第一首就是《狩獵》,一反前一首《葬禮進行曲》的陰霾灰暗,第十八號奏鳴曲以俐落的節奏、充滿活力朝氣的曲調進場,由於第一樂章開頭的短小附點音符動機,也有人稱它為《狩獵》奏鳴曲。全曲充滿明亮活潑的氣氛,清新逗趣的第一樂章,調皮急切又玩興十足的第二樂章,其中最令人喜愛的是第四樂章「熱情如火的急板」,塔朗泰拉舞曲性格強烈,聽白建宇的彈奏,真是熱力十足,讓人情緒高昂。而這些鋪陳卻在第十四號《月光》奏鳴曲中情緒大轉彎,彷彿將一個跑跳得滿身大汗的人從高處往下拉到夢幻般的聲音王國裡,只見舞台的孤島上,白建宇用聲音編織夢境,讓我們經歷了什麼叫「反璞歸真」的單純夢想,而最困難的境界就是在「簡單樸實」中,卻令人屏氣凝神留連忘返,那是何等的強大內在性格!

今天又是不一樣的白建宇,他透過精湛的琴藝、洗鍊的詮釋,天天帶給我們嶄新的聽覺體驗與跳脫刻板的新觀念。更驚訝大師以他74歲的高齡竟然火力如此旺盛,真令我輩汗顏。滿心期待接下來三天的音樂會,都是令人高度喜愛的作品,而這三天音樂會的票也已銷售一空,開心能有更多人聽到這麼棒的音樂會!歡喜!

今日曲目:115分鐘

No. 11, B-flat Major, Op. 22

No. 12, A-flat Major “Funeral March", Op. 26

————————————

No. 18, E-flat Major "The Hunt”, Op. 31 no. 3

No. 14, C-sharp "Moonlight”, Op. 27, no. 2

IMG_0124.jpg

IMG_0121.jpg

IMG_0125.jpg

IMG_0138.jpg

(取自許芳瑛臉書2020/12/2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許芳瑛 的頭像
    許芳瑛

    許芳瑛的部落格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