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傾聽自己彈出來的音樂是彈奏者在演奏的同時所必須兼顧的能力。耳朵的敏銳度對學音樂的人而言,就像畫家眼睛對色彩的敏感度,都是美學感官上最基本的能力。


很多人都以為藝術就是純感性,把自己的滿腔熱血或滿腹牢騷一股腦兒全丟到樂器上,就可以讓聽眾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但往往現實與想像似乎存在很大的距離,我們以為已做到心中想要的樂音,但事實證明只是『正通往』那個方向,離預設的目標還遠。可以試著錄下自己所演奏的音樂再聽聽看,就會驚訝原來自己所表現出來的並不如預期的那樣。

假使我們在彈奏時,同時以最敏銳且最具批判性的耳朵來檢視自己的音樂,學著客觀地當自己的聽眾,這樣理想與現實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小,音樂也會越接近我們所想要表現的。反之,隨性地演奏,音樂的品質受機率的影響很大,很難達到穩定的狀況。當然在全神貫注的主觀演奏之時卻要同時兼具客觀的傾聽,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稍不小心就會出現錯誤或者忘譜等等電線走火的情況。

我們從小學音樂,老師最常講的就是『要用耳朵聽』,現在自己最常跟學生講的也是這句話。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也以為我們做到了,但其實並沒有或者還不夠。程度越好的人越能夠把心中想要的音樂透過大腦作指揮,用耳朵把手帶到彈出腦中想要的音,偉大的演奏家就是耳朵敏銳到任何微小的分別都可以藉由身體傳達的人。

所以整個音樂的養成教育中,極重要的一環是訓練朝向敏銳、豐富且知性的聽覺,而手指靈活敏捷能力的練習則是為了要提供耳朵來作最有效率的支配。 若反其道而行,只聽其手指任性地在樂器上飛舞,不僅隨時有出狀況的可能,音樂也偏離了原先的美感。因為『美』是要結合知性與智慧,缺少了聽覺感官的參與,很難成就美好動人的音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許芳瑛 的頭像
    許芳瑛

    許芳瑛的部落格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