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篇作者為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黃全慶助理教授,以一個非音樂人在聽某縣之縣賽後,對於參賽小朋友為炫技而炫技之無奈,發表之感想,原文出自http://lms.ctl.cyut.edu.tw/2006102/doc/30090


最近去聽某縣之全國音樂比賽初賽,國小組指定曲為巴哈三聲部創意曲第六首,許多位音樂班小朋友為了誇耀自己看似流暢,實際上無法駕馭的技巧,竟然把巴哈當練習曲彈奏,一味求快,結果彈出來的音樂完全聽到不出巴哈三聲部中,各聲部線條與音符間的對話,音樂聽起來其實跟噪音沒太大差別。
 
我雖然不是學音樂的,但巴哈曲風再怎樣也不應該像李斯特作品吧!更何況還是走樣的李斯特風格。小朋友這樣彈,是因為教他們的老師自己也不懂巴哈音樂,還是台灣這種淺碟子文化,導致一切求快、求炫,老師不這麼教還會被家長質疑怎麼聽起來不夠炫技?
 
記得以前有廣告打出『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但那是需要把學音樂的過程當作是陶冶性情、培養品味為前提,如果學古典音樂的目的純粹只是為了炫耀自己,那還不如去學變魔術、吞火,也許效果更好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許芳瑛 的頭像
    許芳瑛

    許芳瑛的部落格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