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周善祥x 從文藝復興到印象主義
2021.01.29/ 台北國家音樂廳
這是周善祥來台演出數場後,第一場由自己設定曲目的音樂會。終場時,他解釋了他的曲目設計初衷:浪漫!我們一般都受音樂史上的時期劃分影響,認為音樂中的浪漫是自19世紀開始,但是在今晚穿越約四百年的曲目裡,周善祥要告訴我們,人類的情感中,早就深植了浪漫的種籽,浪漫不會受限於時期和地區,它是人類生活的精神象徵,並且無所不在。他並藉由文藝復興的英國作曲家拜爾德的鍵盤樂器作品「鐘」、巴洛克時期的法國作曲家拉摩的「母雞」、巴哈的兒子C.P.E 巴哈的「升f小調幻想曲」、古典時期的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等等曲子,以音樂呈現情境敘述的畫面,彰顯浪漫的精神。因為在這些作品中,作曲家們經由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平凡的聲音,及對大自然的景象氛圍之感動,透過美化的想像,表現生動脫俗的浪漫。其中,我特別喜愛周善祥彈奏的「母雞」,活靈活現、生動有趣,令人聽來會心一笑。而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完全是周善祥魅力之所在,他擅長用音樂築夢,讓人從現實中抽離,進入唯美的境界,只能說美到無法呼吸⋯⋯
而下半場開頭是李斯特的「但丁的詩篇讀後」,這部偉大的作品背後藏著人類對生死的恐懼與迷惘、升天救贖與墮落毀敗下地獄等,這是人對宗教哲學的反思,透過史詩般的文學與充滿想像張力的音樂之結合,尋求靈性生命的永恆價值與現世存在的尊嚴。音樂會正式曲目最後結束在德布希的「映象,第一冊」,這時古典音樂已逐漸跳脫實體可尋的具象描寫,進入抽象的美感體驗,相對的,音樂的想像意念更大,人們聽覺的享受空間也更廣。
中場休息時,我曾跟學生們分享我從曲目設計中嗅到「幻想」的氣息,而終場時聽到周善祥的「浪漫」解釋,覺得好開心又深有同感。「浪漫」跟「幻想」是不分家的,就是因為「浪漫」的精神才會開啟「幻想」之門,也因為有「幻想」的穿越時空,才能實際體驗「浪漫」的存在。很開心又再次聽到周善祥的音樂,一如前一場,除了驚艷、驚嘆,更多的是尊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許芳瑛 的頭像
    許芳瑛

    許芳瑛的部落格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