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那些年我們一起聽的鋼琴獨奏會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終點站,曲終人不散!

周善祥 X 李斯特《超技練習曲》2021.03.12

「周善祥」這名字,當我還在維也納時,就聽說奧地利國寶鋼琴家布蘭德爾收了他當入門弟子,當時大家都很好奇,是何等奇才,會讓布蘭德爾破例收徒。所以,202012月,我面臨了兩難,一方面想聽我的最愛鋼琴大師白建宇在台中的八場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另一方面又心繫著周善祥在台北的5場莫札特鋼琴奏鳴曲全集⋯⋯最後忍痛割捨周善祥的莫札特全集,選擇貝多芬250週年聽貝多芬。在經歷了連八天八場的白建宇的傳奇貝多芬奏鳴曲的震撼與感動後,本以為錯過周善祥了,沒想到周善祥竟然有加演,在鵬博先生的推薦:「老師,您真的要來聽聽周善祥!」,我和我的學生們1/22北上聽了我們的第一場周善祥鋼琴獨奏會「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與巡禮之年第三年」,出乎意料地我們一聽就上癮了,從此開啟了兩個月來南奔北跑的「追周善祥」。原本我都是隨口問問有沒有要跟我一起去聽音樂會?沒想到每一場都有一群家長及學生跟著我去聽,可見周善祥的音樂魅力之大,加上他加開的音樂會場場曲目都不同,除了讓人驚豔連連,更增加大家想聽的動力。這兩個月來我們總共聽了八場「周善祥加演」,最最最感動的是最後一場竟然是「琴定台中」,也是唯一一場在台中,我們跑了七場,終於不用再趕車北上或南下了。今晚我們師生大批出動,而且周善祥今晚開出的曲目「李斯特—-巡禮之年第二年中的三首佩脫拉克十四行詩/ 12首超技練習曲」,剛好與我們一開始聽的第一場周善祥系列有呼應,開始於(1/22)「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 巡禮之年第三年」,結束於(3/12)「李斯特—-巡禮之年第二年中的三首佩脫拉克十四行詩/ 12首超技練習曲」,多麼美好的巧合!

我聽過現場的李斯特超技練習曲全套演出也好幾次了,但是,今晚的演出很特別。首先,周善祥沒有魁梧壯碩的體型加持力度的優勢,但是,細膩的層次堆疊鋪陳,仍舊拉開了無比的張力。更特別的是周善祥以富抒情音樂性的彈法涵蓋了他很多絕佳的精湛技巧,讓人聯想到深具文學底蘊的李斯特所應有的氣質,而不是外現肌肉的「健美先生李斯特」,終於還給李斯特ㄧ份「氣質」,太多人把李斯特作品當鋼琴上的運動競賽了,雖然說沒有超級上乘的鍵盤技巧能力,是不可能駕馭得了李斯特的練習曲,更不用說是整套12首的超技練習曲。但是,好的音樂絕對是完善的技巧支撐著有品味的音樂性跟藝術性,缺一不可,今晚我們真的見識到了。這位剛剛滿29歲的年輕鋼琴家,自大約10歲以來,至今快20年的舞台生涯淬煉出他的音樂有超齡的深沉穩健,又有年輕人的朝氣活力,還有音樂中那份真誠與無懈可擊的技巧,這些總合下的「周氏音樂」一再突破我們的聽覺面象,提出很多嶄新的音樂觀點,因此這陣子來的聆聽經驗,讓我們真是受益良多!

今晚在滿堂喝采中,周善祥講了一段很令人感動的話,自去年123日從奧地利飛抵台灣,到今天他來台灣正好100天,他從不曾在一個演出的地方待這麼久。在台灣的這段期間,他形容好像童話一般,他喜歡台灣的文化、台灣的人、台灣的食物等等,我聽到這裡,突然有點鼻酸⋯⋯最後,他彈了一首自己創作的作品「毛筆畫練習曲」(Kit Armstrong: Études de Dessin.)作為安可曲,也為這整個15場周善祥鋼琴獨奏會做完美的「最後簽名」。

取自許芳瑛臉書(2021/3/12)

159635277_10159092684111678_8925916476432936416_n.jpg

159568564_10159092693296678_8314113301930272479_n.jpg

————————————————

以下記錄我與學生們這兩個月來的周善祥音樂會:

文章標籤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善祥X 巴赫《平均律》第一冊

2021.03.10: 台北國家音樂廳

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時光,長達約150分鐘的音樂會,分三個半場,中間兩個各15分鐘的中場休息。但是,整個演出中沒有一首樂曲讓人聽來覺得枯燥疲倦,沒有一個音讓人分心雜思。音樂會聽完後,我只有一個感覺,周善祥的巴赫真的是「真、善、美」。2/8在高雄聽他彈《郭德堡變奏曲》,深深觸動我的內心,讓我淚流不止。今天3/10在台北聽他彈奏的《平均律》第一冊,讓我的靈魂在這2個半小時的音樂進行中,像經歷了山泉洗滌,這陣子來的疲累都在音樂中獲得重新啟動的能量。聽了24個大小調所構築的《平均律》,巴赫在每個調性上所寫的音樂皆各有其特色,依附著各自的調性發展,但是又不失其整體24個調性發展後的統整美感,真的是好偉大的作品!若有人問我巴赫的《平均律》哪一首比較好聽,我會說:巴赫的創作完美,若彈得好,每一首都好聽,今晚我們就藉由神奇的周善祥而經歷了如此完美的巴赫《平均律》。而我們雖身為渺小的人,各有各的基調個性及所長所愛,但每個人如能善盡自己的本職,不也是都能成就各自人生完美的樂章,因此,世人何苦終日與人評比較勁而患得患失呢?

由衷地慶幸自己有機會接觸音樂,能聽得懂上帝這麼美好的創造,透過偉大的巴赫和精靈一般的周善祥,帶給我們這麼大的幸福,謝謝巴赫!謝謝周善祥!謝謝鵬博藝術!

我們師生一行人搭著(23:00)末班高鐵,回到台中已經凌晨24:00。有人還要繼續開車回雲林,有人要回南投,有人明天要考樂器期初考,兩個住彰化的大女孩兒跟我回台中,晚上住我家,明天直接從我家到學校比較快。大家隔天上班的上班,上課的上課,但是,我們都覺得今晚好值得好開心,因為美好的樂音充滿了我們的心。

取自許芳瑛臉書(2021/3/10)
157728880_10159086953691678_8881857602391228411_n.jpg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善祥X 貝多芬《暴風雨》

2021.03.07

今天下午很開心與我的一群娃娃小兵及他們的家長一起南下高雄衛武營聽周善祥彈奏貝多芬音樂會。這些分別來自雲林、南投、台中、彰化的學生家庭,原本很難得會碰面,最近因為我們密集北中南聽音樂會,這些小蘿蔔們常見面,竟然彼此都更熟悉也能玩在一起了,真是除了美好樂音的洗禮外,很特別的意外收獲。學音樂的路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從小相伴相勉勵,那是學習中最棒的助力,也是未來人生中很美的回憶!

 

取自許芳瑛臉書(2021/3/7)

 

 

158642722_10159079547301678_6528922459631510548_o.jpg

156832936_10159079547311678_5250487753939423284_o.jpg

157596879_10159079567686678_7653290516312325242_o.jpg

文章標籤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善祥 X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
Kit Armstrong played Bach’s Goldberg Variations
2021.02.08 ,高雄衛武營音樂廳
今晚我和幾個學生及家長到高雄衛武營聽周善祥彈巴赫的《郭德堡變奏曲》,在周善祥天才的頭腦之詮釋下,長達八十多分鐘無間斷的龐大曲目,整體架構俐落穩建、句法條理清晰,並且在超級無敵的技巧中,又深富情感表現及戲劇張力,可以說比我在台北聽過的前幾場,又更感動我。除了一開始的主題外,我個人從以前就特別偏愛小調的第15、21、25等三個變奏,但今天周善祥所彈奏的巴赫的《郭德堡變奏曲》,從頭到尾都讓我很沉浸其中,尤其當主題經過30個變奏後,再回到一開始空靈的主題時,我內心好激動,第一次聽周善祥的音樂掉淚,心中充滿激動與幸福。

 

147704616_10159014498746678_1869578036291577938_n.jpg

147756545_10159014498776678_8425451500482834644_n.jpg

#感謝萬能的上帝給我們世人「音樂」這麼美好的藝術!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善祥 × 變奏曲的軌跡
2021.02.06: 台北國家音樂廳
要讓鋼琴變成大玩具,真的需要很多很多很多的條件,今天我見識到了。五首變奏曲加一首安可變奏曲,精緻的曲目,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出!
已經聽了好幾場周善祥的音樂會,他的詮釋往往別出心裁,但卻不是標新立異或譁眾取寵,也許在他的天才頭腦裡,這些曲目是有另一層面的解讀,然而聽他彈完後,我們常不禁思考,原來也可以這樣彈,也有道理。比如周善祥彈孟德爾頌的「莊嚴變奏曲」,沒有一般沉重的悲情,他雖嚴肅面對,但是不老成說理,有老房子新粉刷,但又保留原色系的展新感,架構非常簡潔俐落穩定。
而就如周善祥自己在彈最後一首布拉姆斯的「韓德爾主題變奏曲與賦格」前說的:原來長那樣子的人(指看起來嚴肅的布拉姆斯),音樂卻充滿幽默,讓人感染笑意。我從以前讀布拉姆斯的相關書籍,就知道布拉姆斯其實是個很有智慧又幽默的人,然而在音樂會中聽布拉姆斯的「韓德爾主題變奏曲與賦格」,聽到會笑,今天是第一次!😄 因為這曲目充滿機關暗算演奏者,彈得人常常受限於這些層出不窮的機關,彈到都戰戰兢兢快哭😢了,哪有餘裕笑啊⋯⋯但是周善祥彈這首曲子,從第一變奏開始就深深吸引人,音樂很傳神,讓人聽那些琴音的表情就會想笑。最後的賦格,一層一層所建構的多聲部之繁複魅力,簡直像排山倒海的浪濤般不斷催促觀眾的聽覺。總之,看到一個天才洋溢的音樂頑童在「玩」(play )鋼琴,然後那麼沉悶的曲目,竟然不知不覺中就聽完了,連我旁邊的小小孩都聽到不吵不鬧不睡著,周善祥的音樂真的很特別!
❤️🧡💛💚💙💜💖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4182863_10158989049831678_3136350605035072426_n.jpg

144334312_10158989049876678_941194735243003503_n.jpg

144581136_10158989049796678_3409753673459648832_n.jpg

(2021.01.30)
在歐洲,有一種特色餐館,既精緻又高級,但是卻沒有固定的菜牌,每日的餐點都是由廚師自行決定,通常會到這種餐廳的都是行家,或是慕名而來的老饕,很信賴廚師的手藝及配菜的巧思與功力,從前菜到餐後甜點,無一不是精心設計,每道菜餚之間,都讓人的味覺得到最棒的轉接與享受,完全不用擔心會踩到言過其實的地雷。這幾天聽周善祥的音樂饗宴,就讓我有這種感覺。每場音樂會,看著周大廚為觀眾安排不同的曲目,很多艱澀冷門的曲目,在他手中都變成可口佳餚。尤其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感到吃力不易掌握的經典大作品,他彈奏起來就是讓人信賴又陶醉,而且他的音樂會讓人「聽上癮」!!!這些都已經不是新聞了,相信聽過的人都會有所感動。今天上半場,我們又認識一些可愛的曲目,尤其透過周善祥的簡短解說,讓觀眾更能貼近音樂。我最喜歡下半場最後兩首作品:李斯特的「夜行與第一號魔鬼圓舞曲」,以及李斯特改編聖桑的「骷髏之舞」,真是太精彩了!在台灣很多比賽經常有人彈「第一號魔鬼圓舞曲」及「骷髏之舞」,每每聽得我痛苦萬分!😖 一堆人不愛讀書、不研究內涵,卻愛追大曲子,以為網路資料隨意滑一滑,就可以「拚」這種曲目,少了文化深度跟文學底蘊,這種曲目是彈不來的。(如果以為得名代表理解,那這樣的學習還真的很「歡樂」,世界將會因為無知而美好。)今天周善祥特別解釋,依李斯特出版的原意,「夜行與第一號魔鬼圓舞曲」是必須一起彈的,它們具有李斯特創作的連貫性,與單彈「第一號魔鬼圓舞曲」是不同的境界,今天我們就經歷了ㄧ個很棒的浮士德夜晚,很少聽到這麼動人的彈奏,緊接著「骷髏之舞」讓我全身起雞皮疙瘩,一直到坐上高鐵,還餘韻猶存。今晚周善祥在部分曲子前都有超棒的簡短導聆,也因此多出了些時間,音樂會的正式曲目到快21:50才演出完畢,我和部分遠道而來的學生家庭,因事先已買了高鐵回程票,必須趕車,錯過了「法式甜點」(安可曲),可惜不能打包外帶⋯⋯
連兩天跟著愛聽音樂會的學生及家長們北上追周善祥,美好的音樂讓我們沿路討論,之後上起課來,師生都會更起勁,因為現場音樂會的聆聽經驗,真的不是YouTube 所能比擬跟取代的。幸福滿滿!💜💙💚💖💕❣️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善祥x 從文藝復興到印象主義
2021.01.29/ 台北國家音樂廳
這是周善祥來台演出數場後,第一場由自己設定曲目的音樂會。終場時,他解釋了他的曲目設計初衷:浪漫!我們一般都受音樂史上的時期劃分影響,認為音樂中的浪漫是自19世紀開始,但是在今晚穿越約四百年的曲目裡,周善祥要告訴我們,人類的情感中,早就深植了浪漫的種籽,浪漫不會受限於時期和地區,它是人類生活的精神象徵,並且無所不在。他並藉由文藝復興的英國作曲家拜爾德的鍵盤樂器作品「鐘」、巴洛克時期的法國作曲家拉摩的「母雞」、巴哈的兒子C.P.E 巴哈的「升f小調幻想曲」、古典時期的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等等曲子,以音樂呈現情境敘述的畫面,彰顯浪漫的精神。因為在這些作品中,作曲家們經由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平凡的聲音,及對大自然的景象氛圍之感動,透過美化的想像,表現生動脫俗的浪漫。其中,我特別喜愛周善祥彈奏的「母雞」,活靈活現、生動有趣,令人聽來會心一笑。而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完全是周善祥魅力之所在,他擅長用音樂築夢,讓人從現實中抽離,進入唯美的境界,只能說美到無法呼吸⋯⋯
而下半場開頭是李斯特的「但丁的詩篇讀後」,這部偉大的作品背後藏著人類對生死的恐懼與迷惘、升天救贖與墮落毀敗下地獄等,這是人對宗教哲學的反思,透過史詩般的文學與充滿想像張力的音樂之結合,尋求靈性生命的永恆價值與現世存在的尊嚴。音樂會正式曲目最後結束在德布希的「映象,第一冊」,這時古典音樂已逐漸跳脫實體可尋的具象描寫,進入抽象的美感體驗,相對的,音樂的想像意念更大,人們聽覺的享受空間也更廣。
中場休息時,我曾跟學生們分享我從曲目設計中嗅到「幻想」的氣息,而終場時聽到周善祥的「浪漫」解釋,覺得好開心又深有同感。「浪漫」跟「幻想」是不分家的,就是因為「浪漫」的精神才會開啟「幻想」之門,也因為有「幻想」的穿越時空,才能實際體驗「浪漫」的存在。很開心又再次聽到周善祥的音樂,一如前一場,除了驚艷、驚嘆,更多的是尊敬。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1.22 周善祥x 李斯特之夜
台北國家音樂廳
心靈的饗宴,音樂的傳奇,聽到就是賺到!
142100585_10158955884626678_1647941240529551774_n.jpg
(取自2021/1/22許芳瑛臉書)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見巨人》(Day 82020.12.23

白建宇演奏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終曲回顧) 

一連聽了白建宇八天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音樂會,原本想把這美好的音樂,當日就紀錄下來,以供未來回憶。雖然我很幸運地擁有一群很支持我、體諒我的學生與家長,但也不能耽誤學生的學習,所以這幾天除聽音樂會外,就是一連串的補課、備課,加上還要趕在平安夜來臨前問候遠方親友,故到後面幾場已力不從心。所以最後一場的紀錄,拖了幾天,但仍希望在聖誕節這個充滿愛的日子,為這幾場值得紀念的音樂會,化下美好的句點。

 

貝多芬從1795年著手寫第一套三首鋼琴奏鳴曲Op.21822年完成最後一首第三十二號奏鳴曲Op.111,一生中幾乎有大半的時間都在創作鋼琴奏鳴曲,因此他的鋼琴奏鳴曲也可以說是他的音樂傳記。而白建宇這一系列的貝多芬音樂會,正是技藝高深、深富個人哲思的白建宇以他獨特的音樂魅力與詮釋見解、溫暖美善細膩又自然的人格特質、高度宏觀的音樂格局與藝術品味,來講述貝多芬一生的堅毅精神與其藝術美學。貝多芬每首奏鳴曲都是他嘔心瀝血之作,每首都很有特色,白建宇除了大致依據創作時間先後作考量安排場次外,他很有創意地將曲風相近、具對比性的奏鳴曲,安排在同一場演出,讓每一場似乎自成一個故事,嚴然更貼切的將貝多芬的一生,透過音樂來說故事,讓大家更認識貝多芬、紀念他的250週年。而每場曲目安排自成一組概念,且各樂曲間的串聯自然且有啟承轉合之感。

 貝多芬最後三首奏鳴曲:第三十號Op. 109、第三十一號Op. 110及第三十二號Op. 111,是我最喜歡的作品,所以我之前大力推薦學生們來聆聽,於是這最後一場,也是我的學生與家長們最踴躍聆聽的一場。

 這三首曲子都是完成在貝多芬已完全耳聾時,且此時期的貝多芬現實生活中也很不如意,因為主要贊助者多數因死亡或返國,已不在他身邊,而第二十一首奏鳴曲題獻對象的華德斯坦,更已破產,導致貝多芬晚年經濟拮据,而他不僅已耳聾且多重病痛纏身。就在這淒涼窘迫中,貝多芬透過這三首奏鳴曲,期盼能夠走入安寧的內省世界。

慢板樂章往往是貝多芬奏鳴曲的精神所在,特別是在這三首奏鳴曲中,都有極為動人的慢板樂章,標誌著三首的主要個性。Op.109中「致遠方的愛人」主題與變奏的樂章,貝多芬本人寫著,演奏時要「帶著內心深處的情感充滿感情地歌唱」,曲調具有十足的浪漫色彩,洋溢著幸福,彷如人間的天堂,貝多芬以此表達他曾那麼渴望的愛情,如今已能坦然、溫柔地面對,特別的是此曲終了前,主題經過六個變奏後,又回到最初的樣貌,象徵著他又再次回到「寧靜的自我」。Op.110第三樂章中具有詠歎調性格的慢板,幽幽地唱著「哀歎之歌」(Klagender Gesang) ,年老遭受病痛摧殘的貝多芬,透過悽愴泣訴的旋律,表達他身為「人」,被綁在這個世間,遭受軀殼與精神的雙重打極,但雖然如此,貝多芬仍是充滿智慧與堅定意志地再度站起,不濫情庸俗地沉溺於誇大的情感。

 從第一首「致永遠的愛人」到第二首的「哀歎之歌」,白建宇用他節制內斂但又深富幻想風的深情,已經將現場觀眾的心完全擄獲,讓大家的心緊緊與他相連,這樣的氣氛籠罩整個中劇院,然後就在Op. 111中,許多人已感動到淚水潰堤。一開頭的超大強勁八度,既莊嚴堅決又咄咄逼人,尤其在白建宇的詮釋下,剛強堅毅而毫不妥協,像是來自地底的審判,也像自己對過去最赤裸的批判性內省,讓人肅穆卻也不寒而慄。也因為這樣強風暴雨似激情,第二樂章彷彿將我們的靈魂,洗滌潔淨,在自然、樸素、寧靜的樂聲中,靈魂像是得到了救贖的。

貝多芬在這三首作品中,有兩個特色。第一是在Op. 109Op. 110中,都帶有賦格,象徵著在秩序與規則裡,創作完美的極限,代表人類精神至高無上的挑戰。那麼複雜、高難度的賦格,在白建宇詮釋下,卻極為輕鬆,彷彿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而第二特色,則是在Op. 109Op. 111中,以變奏曲的形式收尾,Op. 109各個別具特色的變奏中,彷彿看到貝多芬在經歷了多次嚐試戀情無終後,又回到原點。而Op. 111雖未具體寫出變奏曲字樣,但簡單、樸素、類民歌式的主題,經不斷的變奏後,讓我們在八天音樂會的最後,彷彿再次回顧了貝多芬的一生,看到他的各種樣貌。這最後一首兩樂章的奏鳴曲,第一樂章以C小調開始,曲風激昂的抗爭,第二樂章轉為C大調,代表著寧靜與希望,貝多芬本人更在譜上寫著『極為樸素的如歌似的慢版』,彷彿他在慷慨激昂、奮鬥的人生中,終於找到了最初的安寧與平靜,天人合一。此樂章的最後一個C大三和弦,原僅僅八分音符長,但白建宇在演奏這個和弦後,留下其中的中央C且久久不放,也許他想強調在八天演奏完後,以純樸、簡單的中央C,反璞歸真,回到音樂的最原點;也或者他不想讓觀眾提前鼓掌,破壞了寧靜,就讓貝多芬完美的音樂,餘音繞樑久久不已。

文章標籤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見巨人》(Day 72020.12.22

白建宇演奏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八場奏鳴曲音樂會已接近尾聲,這些天來,我跟學生及家長們都盡量撥出時間來,幾乎天天到台中歌劇院報到,大家分別來自台中、彰化、員林、南投、雲林,也不見得每天都是同樣的人,但是,我們這幾天都很興奮又期待地來,會後帶著滿足又感動的心離開,而我就在音樂廳等大家,回家後以臉書貼文紀錄當天的曲目內容跟心得,這樣節省單獨解釋的時間,而這些紀錄就會長久保留,以供日後的回憶與資訊查詢。

感謝台中歌劇院的貼心,優惠購票八場音樂會票的觀眾可以再加購12/2212/23的票一張,坐在舞台兩側,近距離聆聽白建宇的最後兩場音樂會。今晚我很幸運地坐在舞台左側看著大師的背影,傾聽貝多芬後期的前三首作品。這個位置的角度很特別,看不到大師在琴鍵上飛舞的手指及臉上的表情,坦白說,音響效果絕對不如觀眾席所聽到的回聲收音效果來得圓潤及立體感,但是,這是最接近白建宇演奏時自己所聽到的聲音,每個線條都那麼鮮明,每顆音粒都那麼清晰,每種音色跟層次都是直接地呈現,而無回聲的美化效果,真的是很特別的聽覺享受,尤其是聽到下半場俗稱《槌子鋼琴》的第二十九號的《漢瑪克拉維》(Große Sonate für das Hammerklavier)時,真的超級震撼,我看不到白建宇演奏的雙手,只覺得耳朵的聽覺ㄧ層接一層,豐富多彩的元素完全凌駕於我們的聽覺。而慢板樂章時,從我的角度配上舞台的燈光,望著白建宇的背影,好像重疊了貝多芬的身影,略有不同的是貝多芬的音樂是孤寂、鬱鬱寡歡、讓人心疼的苦澀。但是白建宇的背影是昂然平靜、堅毅而淡然。

1813年法國在德國萊比錫吃了大敗仗,導致歐洲政局有很大的轉變,貴族得以復辟,反動勢力得勢。貝多芬此時名氣大開,成為讚譽有加的大藝術家,1814年維也納會議後,貴族及上流社會權貴們爭相攏絡他,但是,貝多芬的社交能力並不是很好,因此此時的他卻也很消沈,也無法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且經由在愛情的不斷挫敗,這年近45歲的貝多芬對婚姻已完全失去了信心,並認定最終將孤獨一生的寂寞。然而他在這樣的低潮中再次將自己整裝,拋開被「世俗名利」包圍的枷鎖,重新出發,回到那個在藝術上努力,奉獻心力的貝多芬。而第二十七號Op.90與第二十八號Op.101兩首奏鳴曲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

此兩奏鳴曲完成後三四年,貝多芬生活並不是很如意,財政狀況更曾一度窘境,他因而曾有遠赴英國指揮以增加收入的打算,但因耳疾惡化而無法成行,隨後更陷入爭奪姪子監護權的爭議之中。在這樣人生不如意的境況下,1819他完成了鋼琴史上的曠世巨作第二十九號(Op. 106)奏鳴曲《槌子鋼琴》。這首需要高深技巧才能演奏,深度與廣度毫無疑問需要寫一整本書才能完整討論的作品,因時間關係無法詳論。然而這麼難的作品,高齡74歲的白建宇彈來不僅行有餘力,且如行雲流水,我從他身後近距離聆聽,真的既震撼又佩服,同時也很感傷,因為,八天的音樂會,只剩下最後一場了,既期待又感傷

第七場曲目:105分鐘

No. 27, E Minor, Op. 90

No. 28, A Major, Op. 101

————————————

文章標籤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見巨人》(Day 62020.12.21

白建宇演奏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自從《熱情》(1805)高度激情張力十足的作品後,幾乎有很長的時間不再寫鋼琴奏鳴曲,這中間他創作的熱情轉到其他種類的創作中,比如像第四、第五《命運》、第六《田園》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等等偉大的作品都是在這段時間完成,直到四年後(1809)他才有譜寫了第二十四號鋼琴奏鳴曲《給泰瑞莎》。泰瑞莎 Therese Brunsvik (1775-1861)是貝多芬的鋼琴學生,也是貝多芬很重要的女性友人,其家族跟貝多芬相當友好,而關於貝多芬跟泰瑞莎之間的感情,也是眾人所臆測,是否她就是貝多芬「永恆的情人」中的女主角?可惜陰錯陽差未能修成正果,兩人都終身未婚。泰瑞莎出身貴族,是位傑出自主性強的天才女子。在這首題獻給泰瑞莎的鋼琴奏鳴曲中,貝多芬灌注了親切、溫柔,優雅與誠摯的情感,雖是不同於一般三到四樂章的奏鳴曲,這首奏鳴曲Op.78只有兩樂章,與貝多芬其他作品相較風格不同,但是創作技法成熟而洗練,深得貝多芬個人珍愛,這首洋溢著藝術的高尚氣質與講究的修,應是貝多芬對摯友泰瑞莎的人物音樂素描及精神上的契合的呈現。

上半場第二首第四號奏鳴曲Op.7,完成於貝多芬27歲(1797),有別於早期的作品清新短小,這首奏鳴曲演奏時間大約三十分鐘,比其他奏鳴曲多出快ㄧ倍的時間,貝多芬將它命名為《大奏鳴曲》,可見它在貝多芬心中的份量。這首作品題獻給一位匈牙利伯爵的女兒巴巴拉Babette von Keglevics 她也貝多芬的學生,是位深富天賦的女鋼琴家,貝多芬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Op.34 的鋼琴變奏曲都是題獻給她。這是貝多芬年輕時的溫柔又熱烈的情感,氣勢澎湃,一方面卻也開始偶發性的耳疾出現,雖然巴巴拉在家族的安排下,嫁給了另一位貴族,但是這首奏鳴曲中的大膽率直熱情,相信沒有人會否認,因此,這位女士也是列為猜測貝多芬「永遠的情人」之一。

有了上半場前兩首的臆測貝多芬內心世界「曖昧之情」的奏鳴曲,下半場的第九號奏鳴曲 Op. 14/1被安排在這裡,就令人再三思索了⋯⋯這首與《悲創》同時創作的早期F大調奏鳴曲,是貝多芬所有偉大奏鳴曲中相當不起眼的,沒有絢麗奪耀眼的旋律和龐然複雜的結構和引人入甚的華麗技巧,它單純自然不矯揉做作,豐富而優美。貝多芬的好友曾說:「這套Op.14/1 奏鳴曲中有兩種情緒抗爭,第一樂的安寧性格與第二樂章狂暴的快板相對應。來到終樂章以調皮輕巧結尾。依克里姆遼夫的說法:「在純樸生活歡樂中,年輕的貝多芬力圖尋求折磨他心靈的深刻而又複雜道德問題的解答。」

緊接著是第二十五號奏鳴曲《狩獵》Op.79,跟Op.78《田園》一樣皆有精鍊技法鋪陳大自然之美。如果說前三首是白建宇特意安排屬於貝多芬私人情感的「永恆的情人」的三位可能的女性,那在無疾而終的愛戀後,放諸於大自然,這似乎有點像貝多芬。不過以上純屬我個人瞎猜,並不知道白建宇大師的安排,或許也只是巧合的曲目安排。哈哈!😄

最後壓軸的是第二十一號《華德斯坦》奏鳴曲Op.53。這是貝多芬獻給在波昂認識的華德斯坦伯爵(Fedinsnd von Waldstein),從貝多芬17歲就支持他。華德斯坦伯爵是位高貴的長者,不僅在經濟上的贊助,他給予貝多芬精神上的鼓勵更大更可貴。當22歲的貝多芬要離開波昂,前往維也納時,華德斯坦伯爵就祝福他「從海頓的手上繼承莫札特的精神」。這首龐然巨作是貝多芬中期的偉大作品,貝多芬此時嚐試著脫離以往創作中,田園性跟英雄性的強烈對比,尋求以新的音樂美感解決這樣的情況,無疑地,這個想法在這首作品中得到展現。從第一樂章中我們嗅到了浪漫的潺潺流水,蟲鳴鳥叫等大自然色彩,但又無比的寬厚雄壯。在第二樂章迴旋曲中,初次採用德國民謠《祖父之歌》作為迴旋曲主題,展現了親切的平民風,而主題的開展方式,在昨晚白建宇的精心卻無比自然的帶領下,讓貝多芬的《華德斯坦》奏鳴曲得到最佳的呈現!

白建宇的音樂真的有魔力,他彈什麼,我們就相信什麼。他的音樂不強迫推銷、不孤芳自賞、不卑不亢,但是,聽到的人就是會自然地跟著他的音樂前進。我跟學生說,這除了他長年地鑽研練習,技巧已出神入化,再則是他的人格特質,溫暖敦厚專注謙卑,每當看他上下舞台跟謝幕時都好感動,那不是超級名星的架勢,也不是矯揉做作的藝人,而是位平凡中的巨人!❤️❤️❤️

今日曲目:105分鐘

No. 24, F-sharp Major “à Thérèse”, Op.78

文章標籤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見巨人》(Day 5)2020.12.20

白建宇演奏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邁入了第五天,又是週末將盡,心情有點複雜,ㄧ來捨不得音樂會已過了一半。二來為了要能每天都來聽音樂會,在完全沒有耽誤學生學習進度的情況下,學生的課程調整真是大費周章,每天上完課,接著聽音樂會,然後整理心得、查資料、聽錄音,貼文上傳,這些工作往往讓我每天都忙到凌晨三、四點才睡,而隔天早上還是要早起上課,只為了紀錄每一場音樂會。因為貝多芬是我非常非常喜愛的作曲家,我在維也納15年,参觀他的一些故居、博物館、無數次到他曾散步的貝多芬小逕、追每四年一度的貝多芬比賽追了五屆,總共20年,這些都讓我對貝多芬既熟悉又著迷。回到台灣給學生上課彈貝多芬時,有時候講著彈著,就會心有所感而哽咽落淚⋯⋯還好,我的學生大概都還懂我,不會嚇跑。而白建宇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鋼琴家之一,所以,這次這樣的組合,我第一時間就把票買齊了,我知道這將會是我生命中很值得珍藏的一頁。因為很多當下的感覺沒有紀錄下來,時日一久,只剩下片段籠統的記憶,而相對珍貴的東西也都隨風而逝了,有點可惜!且我很喜歡帶著孩子們聽音樂會,珍惜跟他們一起聽過來的時光,所以,做這些心得整理也有很特別的一點,是寫給孩子們看的,讓他們更認識貝多芬的偉大,以及一位令人景仰的鋼琴大師白建宇是如何地與眾不同。

今天演出的曲目與原先節目單上的順序有所更動,但是,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更動是更好的選擇。因為第一首第十一號奏鳴曲(Op.22)是獻給貝多芬的贊助者布勞內(Browne)伯爵,這首創作於1799-1800年間的奏鳴曲,全曲洋溢著英氣煥發的青春氣息。像個充滿朝氣的年輕英雄,有第一樂章的戰功彪炳,第二樂章的大自然洗滌,與三、四樂章日常及節慶,間接地凸顯了當時拿破崙時代所謂英雄的形象。而當時勇敢積極的英雄理想性格,與藉由投入田園大自然以得到內在寧靜的幻想風,一直並存在貝多芬的思維裡,並展現在他的作品中。如果說,貝多芬在第十一號奏鳴曲創造一種理想英雄的形象,那接下來的第十二號《葬禮》奏鳴曲,一開始類似田園風的的主題,就是這兩種不同的心理投射,分別展現在這兩個奏鳴曲最大的差別。

這首傑出的第十一號奏鳴曲結束了貝多芬的創作初期,從第十二號《葬禮》奏鳴曲開始進入貝多芬的中期創作。後者因第二樂章的《送葬進行曲》而有名,故又稱《葬禮》奏鳴曲,但單看旋律曲調卻僅有莊嚴而無哀歌的感覺,所以,根據法國羅曼羅蘭的說法:在這個樂章裡,「進行曲」比「葬禮」更佔重量⋯⋯在葬禮進行曲聲中,人們伴送死者走向最後的歸宿。悲傷的感情在思念令人敬重的逝者中,尋找新的快樂。而白建宇的詮釋是比較類似羅曼羅蘭的解釋,無論在速度的選擇與氣氛的鋪陳都較像強調送葬過程的莊嚴肅穆,而少沉溺式的悲傷勉懷故人。所謂的化悲痛為力量,尋找生活中下一個快樂的來源。

而下半場第一首就是《狩獵》,一反前一首《葬禮進行曲》的陰霾灰暗,第十八號奏鳴曲以俐落的節奏、充滿活力朝氣的曲調進場,由於第一樂章開頭的短小附點音符動機,也有人稱它為《狩獵》奏鳴曲。全曲充滿明亮活潑的氣氛,清新逗趣的第一樂章,調皮急切又玩興十足的第二樂章,其中最令人喜愛的是第四樂章「熱情如火的急板」,塔朗泰拉舞曲性格強烈,聽白建宇的彈奏,真是熱力十足,讓人情緒高昂。而這些鋪陳卻在第十四號《月光》奏鳴曲中情緒大轉彎,彷彿將一個跑跳得滿身大汗的人從高處往下拉到夢幻般的聲音王國裡,只見舞台的孤島上,白建宇用聲音編織夢境,讓我們經歷了什麼叫「反璞歸真」的單純夢想,而最困難的境界就是在「簡單樸實」中,卻令人屏氣凝神留連忘返,那是何等的強大內在性格!

今天又是不一樣的白建宇,他透過精湛的琴藝、洗鍊的詮釋,天天帶給我們嶄新的聽覺體驗與跳脫刻板的新觀念。更驚訝大師以他74歲的高齡竟然火力如此旺盛,真令我輩汗顏。滿心期待接下來三天的音樂會,都是令人高度喜愛的作品,而這三天音樂會的票也已銷售一空,開心能有更多人聽到這麼棒的音樂會!歡喜!

今日曲目:115分鐘

No. 11, B-flat Major, Op. 22

No. 12, A-flat Major “Funeral March", Op. 26

文章標籤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見巨人》

白建宇演奏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Day 42020.12.19

白建宇的貝多芬音樂會今天進入第四天,有了前三天的情緒堆積,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懷著同樣的期待,好想知道今天大師會用什麼手法烹飪這幾道貝多芬的經典名菜。由於今日的曲目中《暴風雨》跟《熱情》是大眾較為熟悉的曲子,加上又是週末,因此票很早就銷售一空,很多太晚購票的朋友,都非常懊惱一票難求,甚至還有在貝多芬留言板上,貼上詢問剩票的。

如果說前三場的奏鳴曲幾乎是貝多芬早期耳疾尚未嚴重影響前的作品,洋溢著青春與夢想,不時在曲子中嗅到維也納古典時期莫札特與海頓的氛圍,那麼今天的作品則是分水嶺,一個率真羞澀敏感又熱情的青年隨著時間的考驗,蛻變為一個各方歷練豐富而成熟的中年男子,並擺脫既有的創作窠巢,勇敢地走出自己的新道路,成功開啟浪漫派的新紀元。《暴風雨》跟《熱情》就是貝多芬中期創作中,深具舉足輕重的兩大巨作,而白建宇果然不負眾望,再度以這兩首曲子對現場觀眾大施魔法。

觀察這些天來,白建宇的詮釋風格非常的別緻,他把整個奏鳴曲當成一個「完整樂章」演奏,樂章間的銜接可說天衣無縫,用氛圍的凝結巧妙取代樂章間的終止,讓觀眾可以一氣呵成完整體驗一個作品的起承轉合。而且半場間的曲目風格安排皆有精心設計,但卻不流於刻意的痕跡。好比今天的上半場,以明朗優雅並富古典氣質的第十六號奏鳴曲(Op.31/1)帶進色澤幽暗緊迫、曲風大膽奇特的第十七號奏鳴曲《暴風雨》(Op.31/2)。今天的《暴風雨》跟12/17第二場音樂會中的壓軸《悲愴》有個很相似且非常有趣的共同點:白建宇對這兩首曲子的處理都不似ㄧ般所聽到的強調激烈的戲劇張力,而是以內化的張力,不斷地刻化記憶,讓張力ㄧ層層的堆積,最後神奇的選擇不是爆發,而是釋然放下、一切歸於平靜。其實也很有道理,因為貝多芬向來就不是抗壓性低、遇事怨天尤人的個性,相信《悲愴》也並非控訴與吶喊暴怒。相同的,貝多芬曾跟親近友人提過,要了解《暴風雨》,就要去讀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的《暴風雨》。倘若如此,莎翁的《暴風雨》中心思想就是「寬恕」,如此就稍能理解這樣定位下,貝多芬的《暴風雨》應有另一番風味,不再是狂亂地「破壞」,而是受創後的「秩序重整」,我聽到的白建宇指尖下的《暴風雨》就是這麼溫暖與正向。

而下半場從一開始的第二十二號奏鳴曲(Op.54)的連續八度樂段開始,就已經暗示了「勇氣百倍、大膽向前」的樂想,一直到《熱情》奏鳴曲(Op.57),這整場逐漸堆疊的張力爆發,熱力四射,最後第三樂章更向威力強大的火箭衝上雲霄。我想今天下午在場的觀眾都幸運地見證了這神奇的二十多分鐘,我們不由自主地跟著大師的音樂,看見了天堂門開,聽到了天使歌唱,一種至高的偉大與感動,我相信很多人在這當下哭了⋯⋯原來貝多芬比我們想像得都還要偉大!而世人,不分古今,對他的誤解及刻板印象卻還真不少啊!今天透過74歲的鋼琴大師白建宇登峰造極的琴藝與深沉透徹的哲思,讓我們重新感受貝多芬的「穿破黑暗、迎向光明」。這個午後的音樂會,我將永遠收藏在心裡,這是我這輩子至今,聽過最棒的《熱情》奏鳴曲,沒有之一。
IMG_0110 (2).jpg

謝謝貝多芬!❤️

謝謝白建宇!❤️

文章標籤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見巨人》

白建宇演奏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Day 3) 2020.12.18

今天的四首曲目,都是我相當喜愛的作品,除了Op.10 no.1已在第一天彈過外,這套題獻給非常支持青年貝多芬的布勞尼伯爵新婚妻子安娜瑪格麗特夫人的作品,都是貝多芬早期非常典型個性化的作品,型式簡潔、曲風清爽率真。只是第五號和第六號在結構上更簡短,少了中間的小步舞曲或詼諧曲,只有三個樂章,各樂章間的銜接擁有高度的緊湊感,像今天第一首的第六號奏鳴曲 Op.10/2 的第三樂章賦格曲風的奏鳴曲,雖是輕短簡潔,卻演奏難度頗高。

進入到第二首第七號奏鳴曲Op.10/3,這是貝多芬早期作品的試金石,很多鋼琴家都必須在年少專業養成過程中,通過這首四樂章傑出作品的考驗,往往第一頁彈沒幾行就敗陣下來。它的第二樂章慢板就是有名的「小送葬進行曲」,真正的送葬進行曲是出現在第十二號奏鳴曲Op.26的第二樂章,而這首晚幾年創作的第十二號奏鳴曲也因具有這著名的第二樂章,而被後人簡稱為「葬禮奏鳴曲」。回到前面提到的Op.10/3奏鳴曲,無論是結構織體及內涵深度上都不亞於貝多芬其他中期的作品。因此,我非常地期待聽聽白建宇如何詮釋它。大師在上半場似乎有點小狀況,有些地方不是很穩定,感覺他有即時調整,也不知道是琴的問題,還是什麼突發小狀況🤔 ,還好瑕不掩瑜,我還是聽到很令人精神愉悅的作品十。

下半場一開頭就是第十三號奏鳴曲 Op. 27/1 幻想曲風格的奏鳴曲,這首曲子打破常規,各樂章間無終結,整曲一氣呵成地演奏到底。而白建宇的演奏方式與前兩天的略有不同,仍是意境悠遠音色動人,但是,強弱個性的對比更為直接並多了外現的戲劇張力。

壓軸好戲永遠藏著無可預期的美麗,最後登場的第26號奏鳴曲《告別》Op.81a,這首題贈給貝多芬的重要支持者,也是貝多芬學生的魯道夫大公爵。據說是當時1809年時值法國與奧地利戰爭,拿破崙攻進維也納,城裡許多王公貴族都陸續離開維也納到鄉下避難,包括魯道夫大公爵。而此曲德文”Das Lebewohl”(告別)也是被出版商硬加的產物,因為德文慣用中,親密友人面對長期且無法預知重逢時間的離別時,偶而會用”Das Lebewohl”(告別),但是意思是離別,在此用”Der Abschied “(離別)來表達,應是較貼切的心意,即是為公爵送行。全曲分第一樂章(告別)、第二樂章(離開不在)、第三樂章(重逢)。白建宇在這首終曲中展現了這三天來最華麗的色彩與最大的戲劇張力。在第一樂章中溫柔略為感傷但不濫情的離別,經過第二樂章暗淡灰沉孤獨寂寞後,音樂帶向歡樂的第三樂章,久別重逢、平安歸來的喜悅,非常地熱情歡喜。在這多災多難的2020年底聽到這首曲子,感觸特別深。而大師在這首奏鳴曲所展現音樂的力與美,相信現場的觀眾今晚都領受到了,尤其是長達八小節的強重音的精準拿捏火候,剛勁有力卻不粗暴,瞬間彈起並穿透力十足,這是多少年累積的內力啊!且我觀察到白建宇的音樂中,聽似不急不徐的輕緩觸鍵功力(琶音跟快速音群)非常厲害,優雅中毫不拖泥帶水。總之,又是一場讓我在感動中又略帶點感傷的音樂會,真心覺得聽了一場就少一場,開始害怕到最後完結篇時會是多麼感動又傷心,因為沒得聽這樣的音樂了。還有更擔心的是連續聽完天籟之音後,上課會很痛苦啊⋯⋯😖😖😖

今晚雖分別,明天會再見!

Auf Wiedersehen ! 😊❤️

今日曲目:105分鐘

文章標籤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見巨人》

白建宇演奏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Day 2)2020.12.17

今天是貝多芬的受洗日,250年前的今天12/17史上開始有Ludwig van BEETHOVEN 的文字記載。晚上來到中劇院,欣喜見到好幾個學生不約而同一起來欣賞第二場貝多芬音樂會。由於今天的曲目,這幾個學生都有人彈過或正在學,因此我們聽來倍感親切,會後的分享也特別熱烈。

首先,貝多芬這前期的作品真的不用太激烈,因為一來他在維也納已漸被看重,音樂作品慢慢受人囑目,並結交一些有影響力的樂界大師及名流,從作品二系列(Op.2/1-3)的三首奏鳴曲是題獻給他的老師—-當時的音樂大師海頓,以及作品十系列(Op.10/1-3)三首是題獻給安娜馬格麗特 布勞尼伯爵夫人,不難想像當時貝多芬的音樂前程正如旭日東昇相當被看好,而此時期的作品也充滿希望與朝氣,一直到1798年貝多芬逐漸出現耳疾為止。今晚白建宇先安排了三首大調奏鳴曲,依序是第十號(Op.14/2)和第二號(Op.2/2),並以第15號《田園》奏鳴曲(Op.28)來突顯貝多芬的平靜無波之生活。雖然《田園》的標題是出版商依曲意而在出版時加上標題,並非出自貝多芬的原意,但是整首曲子洋溢著幸福、溫暖的色彩,與貝多芬的酷愛大自然的個性非常貼切。(維也納有一條貝多芬散步小徑,據說貝多芬每天都要在這裡散步。)我非常喜歡白建宇今晚所彈奏的《田園》奏鳴曲(Op.28),一種如詩如畫般的田園風光,我彷彿可以看到貝多芬背著手散步在葡萄園的身影。

但是音樂會卻結束在第八號 Op.13c小調《悲愴》裡,因為這首曲子就是在1798-1799年間貝多芬出現耳疾,惶恐不安、焦慮尋醫問藥中創作完成。其實貝多芬絕大多數的附標題奏鳴曲,像《田園》、《月光》、《華德斯坦》、《熱情》、《暴風雨》、《狩獵》等等,都不是貝多芬給的標題!!!但是,《悲愴》卻貨真價實是貝多芬親自題上的,由此可略窺他當時的心情。如果白建宇的八場貝多芬音樂會是連續劇,那第二天經由曲目調度,變成《悲愴》壓軸,ㄧ來這曲子大家熟悉,二來似乎有一種「幸福受到突發事件打亂,欲知詳情,明天再續⋯⋯」的意外效果。且從今晚音樂的整體發展,真是最棒最震撼的安排。

音樂會中,我不時驚奇於白建宇的獨特詮釋、細膩掌握枝節與鋪陳的魅力,鋼琴音樂可以色彩及戲劇張力不再侷限於原來樂器的音色表現與認知,而朝向另一種新的概念發展,他今晚彈奏的貝多芬不是我們一般常聽到的刻板印象的貝多芬,就像他最後的《悲愴》奏鳴曲,不是一般依字面意義非常大的力度呈現,但是,卻張力十足,相當有說服力,讓人一路聽下來沉浸在他所要傳達的意境裡。尤其是第二樂章聽得我感動欲淚,這樂章有太多太多人彈,但是,真正讓我感動的卻少之又少⋯⋯回到家立刻把白建宇12年前的錄音再聽一次,真的不太一樣!74歲的音樂反思果然又更上層樓地隨需應變、隨性展藝啊!❤️👍

今日曲目:115分鐘

No. 10, G Major, Op.14, no.2

No.2, A Major, Op.2, no.2

文章標籤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見巨人》

白建宇演奏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Day 1) 2020.12.16

在極為期待的心情中,和幾位學生及家長們相約一起來到台中歌劇院,聆聽貝多芬250週年的巨大音樂宴饗。坐在觀眾席上的我,隨著白建宇的琴聲,似乎走入時光遂道,看到那個十八世紀末在維也納音樂界逐漸展露頭角的青年貝多芬。我驚訝白建宇竟然可以用極細膩敏感的音樂感受力跟出神入化的高超樂器掌控力,透過觸鍵的靈巧運用以及音色的個性化呈現,達到以音樂來勾勒出貝多芬年青時應有的個性輪廓及形象,讓人好像聽到鮮活的貝多芬說話的語氣,真的超感動!那麼這八天八場的奏鳴曲音樂會,豈不就是一部貝多芬的音樂生平紀錄片嗎?這將會是多麼棒的生命體驗啊,實在太令人期待了!

IMG_0025.JPG

IMG_0026.JPG

感謝台中歌劇院貼心的小設計,在貝多芬受洗日的前一天,讓觀眾可以在留言牆貼上自己的心聲,並收到小禮物糕點,大家一起分享音樂巨人貝多芬在250年前誕生的喜悅,因為他的音樂鼓舞了人心、撫慰了眾多脆弱的心靈,讓人活出堅韌壯大的生命本質。❤️

131588458_10158870322051678_6108576633701614278_n.jpg

IMG_0021.JPG

今日曲目:115分鐘

文章標籤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榮幸獲得台中歌劇院的邀請,與中部幾位鋼琴老師,共同推薦我非常喜愛的韓國鋼琴家白建宇(Kun-Woo Paik),於12/16-12/23,在台中歌劇院舉辦八場貝多芬全套32首鋼琴奏鳴曲鋼琴獨奏會。
12/16是貝多芬250歲生日,所以這幾場為了紀念貝多芬250周年特別舉辦的音樂會,別具意義。此時此刻,原本全球應該會有數不盡的貝多芬紀念音樂會,然而因為疫情關係,各地相關紀念活動都難以舉辦或只能小規模進行,例如貝多芬出生地波昂於12/17日貝多芬受洗日舉辦的紀念音樂會,就只能在不開放觀眾入場的情況下,透過轉播舉辦;唯獨防疫獨步全球的台灣,在這個多難一年的最後,能邀請到享譽全球的鋼琴家,演奏所有貝多芬32首奏鳴曲,紀念音樂巨人貝多芬,更是難能可貴!
 

貝多芬32首奏鳴曲,道盡貝多芬情感豐富、傳奇但也屢經挫折的一生,全套32首被稱為鋼琴的【新約聖經】,首首經典,每一場都值得聆聽。或許因年齡漸長,貝多芬晚期作品更是深深吸引我,但是就如同我在這個影片中所說,前三場以貝多芬早期作品為主的音樂會,對年輕音樂學子來說或許是一個聆賞好的開始,因為前三場(12/1612/1712/18)音樂會中,除了第三晚(12/18)【告別】奏鳴曲(Das Lebewohl)外,演出曲目都是貝多芬31歲以前就已譜寫完成的作品(1920號奏鳴曲雖然出版於1805年,但其實是在1795/6就已譜寫完成),亦即都是貝多芬在1802年飽受耳疾之苦寫下聖城遺書(Das Heiligenstädter Testament)之前所作。這些作品對年輕音樂學子來說,聆聽貝多芬年輕時期對未來仍充滿憧憬、無拘無束地展現其曠世巧思,或許是個好的起點。當然其它晚上演出貝多芬更晚期的作品,也是不容錯過!

貝多芬是我最喜歡的作曲家之一,在維也納留學時,我經常得經過貝多芬曾住過的家(因為多達90間,要完全避開也很困難)或紀念雕像,也連續聽了五屆(每四年舉辦的)維也納貝多芬鋼琴大賽。返國後,這也曾於2014年,為學生舉辦一次【享聽鋼琴音樂會第五場】---【貝多芬鋼琴導聆音樂會(2014/12/21)】,希望學生們能更認識貝多芬音樂的奧妙。
1926728_915463598466263_6732113537248353024_n (1).jpg

10857099_10152913464726678_3118535895028987317_o
10806244_10152913464426678_1372946263139798345_n
為了迎接這次難得的盛會,光調課、排鋼琴課就花了很多時間,很感謝我所有的學生與家長的體諒,且也都購買其中幾場票,甚至也有全部八場都購買,共襄盛舉。這將是我從維也納返國以後,第一次準備連八天聽音樂會了。

文章標籤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榮幸獲得台中歌劇院的邀請,與中部幾位鋼琴老師,共同推薦我非常喜愛的韓國鋼琴家白建宇(Kun-Woo Paik),於12/16-12/23,在台中歌劇院舉辦八場貝多芬全套32首鋼琴奏鳴曲鋼琴獨奏會。
12/16是貝多芬250歲生日,所以這幾場為了紀念貝多芬250周年特別舉辦的音樂會,別具意義。此時此刻,原本全球應該會有數不盡的貝多芬紀念音樂會,然而因為疫情關係,各地相關紀念活動都難以舉辦或只能小規模進行,例如貝多芬出生地波昂於12/17日貝多芬受洗日舉辦的紀念音樂會,就只能在不開放觀眾入場的情況下,透過轉播舉辦;唯獨防疫獨步全球的台灣,在這個多難一年的最後,能邀請到享譽全球的鋼琴家,演奏所有貝多芬32首奏鳴曲,紀念音樂巨人貝多芬,更是難能可貴!
 

貝多芬32首奏鳴曲,道盡貝多芬情感豐富、傳奇但也屢經挫折的一生,全套32首被稱為鋼琴的【新約聖經】,首首經典,每一場都值得聆聽。或許因年齡漸長,貝多芬晚期作品更是深深吸引我,但是就如同我在這個影片中所說,前三場以貝多芬早期作品為主的音樂會,對年輕音樂學子來說或許是一個聆賞好的開始,因為前三場(12/1612/1712/18)音樂會中,除了第三晚(12/18)【告別】奏鳴曲(Das Lebewohl)外,演出曲目都是貝多芬31歲以前就已譜寫完成的作品(1920號奏鳴曲雖然出版於1805年,但其實是在1795/6就已譜寫完成),亦即都是貝多芬在1802年飽受耳疾之苦寫下聖城遺書(Das Heiligenstädter Testament)之前所作。這些作品對年輕音樂學子來說,聆聽貝多芬年輕時期對未來仍充滿憧憬、無拘無束地展現其曠世巧思,或許是個好的起點。當然其它晚上演出貝多芬更晚期的作品,也是不容錯過!

貝多芬是我最喜歡的作曲家之一,在維也納留學時,我經常得經過貝多芬曾住過的家(因為多達90間,要完全避開也很困難)或紀念雕像,也連續聽了五屆(每四年舉辦的)維也納貝多芬鋼琴大賽。返國後,這也曾於2014年,為學生舉辦一次【享聽鋼琴音樂會第五場】---【貝多芬鋼琴導聆音樂會(2014/12/21)】,希望學生們能更認識貝多芬音樂的奧妙。
1926728_915463598466263_6732113537248353024_n (1).jpg

10857099_10152913464726678_3118535895028987317_o
10806244_10152913464426678_1372946263139798345_n

為了迎接這次難得的盛會,光調課、排鋼琴課就花了很多時間,很感謝我所有的學生與家長的體諒,且也都購買其中幾場票,甚至也有全部八場都購買,共襄盛舉。這將是我從維也納返國以後,第一次準備連八天聽音樂會了。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迪耶夫2020鋼琴獨奏會
Andrei Diev 2020 Piano Recital
昨天跟幾個學生家庭ㄧ起去聽迪耶夫(Diev)鋼琴獨奏會,一場超級棒的音樂會,從曲目的安排就深具特色且吸引聽眾,演奏家彈奏風格的詮釋相當獨特又精準,最吸引我的是Diev 細膩而豐富的音色掌控,以及觸鍵的靈活俐落與多元,整場音樂會讓人目不轉睛且耳朵深怕錯過任何有個性的聲響,真的很精彩!而Diev 專業的嚴謹態度,以及面對觀眾時的謙遜溫暖,都讓我們印象深刻,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由於已近學期末,加上剛好我有位可愛的學生昨天生日,因此昨晚聆聽音樂會的氣氛非常輕鬆愉快。
82639557_10157813519906678_2353032394715430912_n.jpg
81600932_10157813523556678_4801259247738290176_n.jpg82755291_10157813523506678_7173730870593847296_n.jpg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列夫席茲鋼琴獨奏會(2018.11.16-17)
兩天的列夫席茲鋼琴獨奏會,真的超級棒的!德布西前奏曲第一、第二集、蕭邦四首敘事曲及四首詼諧曲,兩個晚上聽完,真是讚嘆又過癮!開心兩天都有不同的學生與我相伴,北上台北國家音樂廳,共享美好的音樂盛宴。
喜歡列夫席茲打破慣常的整套作品演奏完,再換另一個作曲家的作品的成套演奏方式,將套裝拆開混搭,並以調性巧妙串聯德布西的前奏曲與蕭邦的敘事曲及詼諧曲,讓人聽來一氣呵成,毫無違和感,連最後的安可曲,也以蕭邦的數首前奏曲,來呼應音樂會的曲目德布西的前奏曲,很棒很別緻的巧思!只可惜第一天上半場的觀眾,搞不清楚狀況,只要一曲結束就迫不急待地鼓掌,演奏者的巧意安排,想讓觀眾享受曲與曲間,因調性的轉移而無縫接軌的美意,也因此受到干擾,很可惜!下半場,列夫席茲乾脆在曲子結束後,手都不放下來,才能制止熱情的觀眾頻頻鼓掌,所以音樂的串連才產生美好的效果。而第二天的觀眾好多了,完全等到半場結束,列夫席茲站起來後才鼓掌,大家都能專注地進入列夫席茲所要的調性特有的聽覺旅行之氛圍裡,好特別的音樂會!
雖然我這兩天都是一早到下午滿滿的課,而課後就立刻帶著學生衝高鐵站,回到家都晚上12點了,但是,孩子們跟我都覺得滿滿的幸福!他們都說:能學音樂真好,聽完音樂會都想趕快回家練琴,這就是聽音樂會的魅力!
46485584_10156729719871678_6320338495424430080_n.jpg

46351719_10156729719851678_5118840601462177792_n.jpg

46445170_10156729719966678_2970959686167166976_n.jpg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