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芳瑛

 

在我的教學經驗中,常觀察到許多學生在遇到家庭或人生不順遂時,比大人還沉穩鎮定、臨危不亂,我認為他們之所以能如此,有很大因素是來自於長年音樂的訓練,本篇想談談為何學鋼琴能帶來這樣的效果。

許多家長讓孩子學鋼琴,是希望他們能培養出高雅的氣質、興趣與品味。的確,過去琴商廣告就曾標榜『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然而,學鋼琴的孩子,就真的不會變壞嗎?顯非如此。首先,要讓學鋼琴發揮正面效果,前提是手指要能動得起來,若沒有相當的練習,手指自然動不起來,久而久之造成眼高手低,學鋼琴反而可能帶來挫折感;其次,如果彈來彈去就是那一兩首,久了必定無法維持熱忱,很難培養出長遠的興趣,終難避免曇花一現、半途而廢;此外,如果學琴態度馬虎,那就很難真正進到音樂的核心,縱然曲子彈得再多,恐怕也只是學個表象。

 

以上這些學法,很難說能培養出高尚的品味與氣質;那麼學習的好成績就代表學得正確、孩子就一定不會變壞嗎?似乎也不見得,倘若學琴的目的是為了炫耀、比較,那麼有形的成就可能反而帶來驕縱與傲慢的個性;而考試、比賽萬一不如意,也可能因輸不起而推卸責任,無法誠實面對自己。

所以,學琴要得到深刻、長遠的效果,除了要有相當時間的投入,學習的過程還有許多該注意的事項,我歸納幾點拙見供大家參考。這幾點,雖然是過程,但如果過程能確實做到,且持之以恆,那麼這個過程就可能達到理想中的結果,不僅提高樂器學習的興趣與品味,無形中也為生命的內化與涵養,帶來豐富的價值。

 

1. 訓練細膩、用心與專注:音樂不儘是陶養身心靈、增進美感而已,在我們平日要求的讀譜仔細確實中,就是在訓練孩子細膩、用心跟專注;
 

2. 養成確實的態度:觸鍵要求精準紮實,但也包含因應各種音色而產生的形形色色之觸鍵。這就是做事堅定準確的態度,且富有因時制宜的彈性空間;
 

3. 穩定的步伐:速度的穩定,不因漸強漸弱而改變既有的速度,就是訓練孩子在情緒的起伏中,日常生活的高低潮中,仍不失去既有的生活運轉之步調;

 

4. 時時自我檢核:而老師一再要求聽覺的細膩,就是自我檢查,你理想中的自我呈現,是否有落實在你實際上的表現?因為,「聽懂」、「知道」不等於「做對」或「做得到」,更不用說「做得好」或「做得妙」。因此,必須透過聽覺不斷地自我檢查、修正、改進,才能讓自己實際的表現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5. 學會面對挫敗:樂器的學習,常要面對大大小小的挫敗,一首新曲子從摸索、分析、勤練到熟練,我們每天都在面對挫敗。自己的手指不管用、身體的協調度不夠、腦容量不足等等,自己就很難搞定自己了,更不用說讓老師挑剔得無以遁形,我們必須時時面對問題與刻刻嚐試調整。所以,一個受挫力低的人,很難把琴學好!
 

6. 誠實面對自己:樂曲的展現方式是一種內在誠實的自省,它應該是誠懇自然地表現喜、怒、哀、樂!學習者要很誠實地面對自己,審視自己的表現到底是否只是自我感覺良好,但其實是掌控不了自己,卻又想掩飾自己心虛的過度張狂?亦或是對自我沒信心,極度卑微地局限在自己的懦弱膽小裡?
 

7. 學會面對競爭:尤其學音樂的過程不斷會遇到競爭,怎麼看待這種「競爭」的意義跟面向,真的是人生一大課題。如何正面欣賞別人,而不忌妒不帶酸意,並且又不矮化或低估自己?如何堅定自信到不用只憑藉分數來肯定自己所學?
 

8. 養成勤勞習慣:學音樂是ㄧ條漫漫長路,再優的天賦,若缺少堅定的毅力,無法堅持奮鬥,勢必很難達陣或攻頂。我只看過「勤能補拙」的感動,而不曾見過「ㄧ天捕魚、兩天曬網」會成才的例子;
 

9. 經常上台表演,學習坦然面對壓力:而舞台上的訓練,是訓練自己的高度抗壓力,讓我們在高度被注視、被檢視、被期待的龐大壓力下,仍然不失去自我,不卑不亢、精確地展現自己。如此,將來人生中遭遇各種情緒的高低潮、生命中的高峰或逆境,都能以穩定的心情、安靜而理智的心態去面對。
 

10. 追求完美:樂曲內涵的詮譯綜合了所有音樂相關知識與能力,是一個人能量與高度之所在。在學習中,我們透過求知、好奇、懷疑、尋找藝術中「真、善、美」的過程,就是在提昇個人品味的高度與對生命認知的廣度。

 

所以,讓孩子透過樂器的學習來接觸音樂,是送給孩子一生最棒的禮物!音樂學得「正確」真的一輩子受用,也就是「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更是許老師一再強調的:欣賞藝術絕對要跳脫分數!音樂之美與實用,不是只在區區分數與名次裡。

-------
P.S. 我對鋼琴教學的一些想法:


為何我要經常舉辦各類型學生音樂會?

 

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 兼談練琴的過程
 

輸得起的人生彌足珍貴
 

運動與音樂的十大共同點:觀2016里約奧運有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