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芳瑛與蔡弘霖在奧地利維也納留學期間,除鑽研鋼琴獨奏外,並開始接觸與鋼琴關的室內樂。因緣巧合下,當兩個熱愛鋼琴的人以鋼琴二重奏(鋼琴四手聯彈/雙鋼琴)演出獲得好評之際開啟日後合作的契機再者,由於兩人指導教授Walter FleischmannPeter Efler年輕時曾先後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院(即現在的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師事維也納古典演奏樂派大師Richard Hauser,因此可謂師出同樂派。兩人不僅對音樂理念的認知ㄧ致,演奏上亦展現絕佳的契合更源於對鋼琴二重奏的熱愛因而攜手合組「聆音室內樂團望與愛樂者一起分享鋼琴二重奏之美。

 


聆音鋼琴二重奏 Lin-Ing Piano Duo

Apart from studying the technique and style of playing the Piano in Vienna, Ms. SHEU Fang-Ing and Mr. TSAI Hung-Lin also enjoyed performing chamber music during  their time there. Perhaps because their tutors, Prof. Walter Fleischmann and Prof. Peter Efler were guided by the Vienna Piano Maestro Prof. Richard Hauser, Sheu and Tsai have each found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match together very closely. After their original success performing piano four-Hands and duo, Sheu and Tsai have since decided to cooperate over the long-term and have founded the Lin-Ing Chamber music Group. Their aim is to promote the beauty of the Piano Chamber Music for the broader public.


芳瑛 SHEU, Fang-Ing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繼去年『聆音多瑙』鋼琴四手聯彈演出獲得熱烈迴響,旅居奧地利維也納多年的鋼琴家許芳瑛、蔡弘霖,今秋將再度攜手合作,為國內愛樂者引介更高難度的經典雙鋼琴曲。默契與演奏風格十分契合的倆人,將連袂演出莫札特、拉赫瑪尼諾夫、佛瑞、浦朗克、米堯及蕭泰然等不同風格的作曲家的雙鋼琴樂曲,藉由精采動人的曲目,帶領觀眾一覽雙鋼琴繽紛逸趣的奇幻世界。



演出者 : 許芳瑛 蔡弘霖
主辦單位 : 聆音室內樂團
時間 : 2009925(星期五)19:30
地點 : 台中中興堂

票價 : 150 / 300 / 500
售票請洽 : 兩廳院售票系統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聽別人的音樂時,我們常常會以高規格的聽覺來檢視別人的音樂。比如說彈錯音啦、漏音啦、忘譜啦、音準不夠啦、音吹破掉啦等等。當然這些技術上的問題之存在絕對有某種程度的殺傷力,且依出狀況的多寡決定音樂整體進行時所受到的影響。



音樂會中場或結束時常會聽到附近觀眾一些對演奏者的批評聲,有時是善意的評論,但有時卻已接近苛責,會錯覺好像老師在評學生似的。確實筆者也領教過那種不想再次聽的音樂會,但不是彈奏能力的問題,而是演奏者對音樂及對觀眾那種近似隨便、傲慢及耍帥的態度,令人不敢恭維。

音樂最重要的是要表現一種意境的美,透過正確熟練的音符傳遞這些美的訊息。
但在練功之外,其實最難表達的是靈性。就像繪畫,難在畫『魂』,也就是個性跟靈氣。布拉姆斯不僅是位名作曲家也是一位鋼琴家,但他的紅粉知己克拉拉‧舒曼卻曾嫌他不用功,彈琴潦草。但當代其他音樂家卻覺得布拉姆斯是個了不起的鋼琴家。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意見上的分岐呢?原因出在克拉拉‧舒曼是個嚴謹又極優秀的鋼琴家,本身對琴藝的要求很嚴格,無論對人對己皆是。布拉姆斯是作曲家,他掌握的是音樂的個性跟靈魂,加上大概不怎麼『勤奮練琴』,所以一些音符就『不拘小節』地漏掉或彈錯了。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09年5月8日CoCoS再次出發前往安養院,與院中的阿公阿嬤以樂會友。這次特別感謝老五老基金會行政庶務的支援,特別是與社福機構的聯繫、節目單的設計等的費心安排。
早上的音樂會在彰化花壇的茉莉園安養中心。機構位於農田中間,若非機構裡面工作人員『手機語音導航』,要找到目的地還真不容易。




下午是在台中大里的清心安養中心,機構安排在戶外舉行音樂會。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收到這輩子第一張母親節卡片,『母親節卡片』哦!!!





嗯,沒錯!是四個大大孩子自己做的。字字句句讓我好窩心好感動,真想大大地擁抱你們。是說為何每個都叫我要多休息,別太勞累呢?是否大大孩子們覺得我已接近『不宜太操勞』的年紀呢? =_=|||

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驚喜中,當然也包括原以為會收到的是『謝師卡』,沒想到是『母親節卡片』耶,平白賺到四個白白壯壯(哦!其中一個比較陽光些,其它的別介意『壯壯』,那是健康的意思啦!)的大大孩子,讓我想到晚上作夢都會笑……… ^^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CoS鋼琴三重奏社福機構『音樂關懷』演出,即將於5月8日再次展開。這次特別感謝老五老基金會行政庶務的支援,特別是與社福機構的連繫、節目單的設計等的費心安排。歡迎大家前往聆聽,意者請洽各相關機構。


時間:西元2009年5月8日(星期五),上午10:00
地點:財團法人茉莉園老人長期照顧
彰化縣花壇鄉北口村彰花路651巷37號,(04)751-9088
http://www.moliyuan.org/

時間:西元2009年5月8日(星期五),下午 2:30
地點:台中縣私立清心老人養護中心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4月25-26日和全慶陪同來自德國的國際研討會學者Thiele教授夫婦,參加由朝陽社工系所主辦的『原住民社會工作』課程中的『原住民部落戶外教學』。由任課老師---現職行政院原委會陳淑敏副處長帶領社工系修這門課的大四同學,一起來探訪這個位於南投群山峻嶺中、海拔近一千公尺高的布農族部落『望鄉』。社工系的劉邦富主任及李克明老師亦都攜眷來此共襄盛舉。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常常在一些比賽及學校的考試中,聽到很多學習者在音樂中的表達上,並沒有整體的構思與規劃。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聲音強弱的的安排。


幾乎從頭到尾一樣的音量,稍有分別的只有大聲(f)和小聲(p),且是一樣的大聲和一樣的小聲。但仔細看一下樂譜,中間還有中強(mf)、中弱(mp)、甚至更強(ff)或更弱(pp)等。這些都是作曲者巧妙的心思編織在其中,絕對有其特殊的用意,倘若未能將它適當的表達出來,將會影響曲子所要呈現的意境之美。

首先演奏者要找到自己所能掌握並順利彈奏出來的最大聲響再來依次架構,往下安排每一個層次的音量。這是一個相對音量的設計,因為每個曲子所需音響差別不太一樣,所以可依每個單曲的強弱等級去做音量上的層次安排。比如說曲子A: 全曲只有中強(mf)、中弱(mp)及強(f)、弱(p)等四種音量等級,這樣學習者可以很輕鬆地設定 p<mp<mf<f 等不同的音量;而在曲子B中: 有更寬廣的音量要求 ppp<pp<p<mp<mf<f<ff<fff,這時為了能做出曲中最大聲『fff』的音響極限,我們必須『量力而為』,選定的『f(強)』也許會比曲子A中的『f(強)』稍為弱一些些,但也不能矯枉過正變成『mf(中強)』,那就失掉它原先『f(強)』的個性了。

強弱有時是音響效果,有時是對比需要,有時也是情緒意境的表現。所以單是同一個曲子,同樣的『f(強)』也許音量差不多,但彈法配合曲意表情的不同,所呈現的音樂效果也一定有所差異。而男女生在天生體能及身材的考量上,所能彈出的音量大小亦不盡相同,所以要依自己的極限去做適當的安排。

再者談到所謂的Crescendo(漸強)跟Diminuendo(漸弱),我們經常要問自己,『我的音樂要通往何處去?』。這時,『樂曲所處的進行位置』跟『目的地』之間的音量差別,是決定我們要在這中間的幾小節時間內,做多少『漸強』或多少『漸弱』的主要因素。就像騎車或開車上山時,坡度傾斜的大小及距離,是決定油門踩多少的關鍵。任性地漸強或漸弱,雖然不至於像亂踩油門一樣的危險,但卻會讓人耳朵不舒服,音樂聽來緊張兮兮的。所以在現代社會這麼敏感的神經中,我們還是盡量避免會刺激別人神經的彈奏方式吧!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oCoS鋼琴三重奏應邀於台中家商校慶系列活動中演出兩場音樂會。

時間: 2009年4月8日(星期三),14:00及18:00

演出曲目
1.鋼琴獨奏---蕭邦:前奏曲『雨滴』,作品28之15,降D大調
長笛+鋼琴---孟德爾頌:乘著歌聲的翅膀
大提琴+鋼琴---聖桑:天鵝
2.海頓: D大調三重奏,Hob. XV:16,第二、第三樂章
3.蕭泰然: 福爾摩沙三重奏,作品58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歌劇『卡門』享譽樂壇的比才,曾是非常出色的鋼琴家,連李斯特都對他推崇備至。但很少人知道他也為優秀的鋼琴作曲家,主因在於他的鋼琴作品數量有限。

『兒童遊戲』(Jeux d'enfants)這套由12首的小曲所組成的鋼琴四手聯彈曲,即便未能喚起世人廣大的迴響,卻稱得上是比才鋼琴作品中的代表作。全套12首小曲創作於1871年,彼此之間並無嚴格演出順序,每首有其獨特性,並以簡潔有力著稱。其音樂聽起來給人輕鬆自在之感,彷彿飄浮在普羅旺斯上空的一片雲彩。
這些作品上的標題,像第一首的『鞦韆』、第二首的『陀螺』、第三首『洋娃娃』等等,雖出自作曲者之手,但比才顯然曾受過出版商的壓力,才取這種『天真可愛』的標題,以更吸引世人的矚目。比才自己曾形容這些標題『太過幼稚』,故在日後將此曲改編為管絃樂曲的版本中,就避免使用這些標題,僅保留他一開始命名的曲風標題(如第一首『夢幻曲』、第二首『即興曲』、第三首『搖籃曲』等)。

如同舒曼的『兒童天地,作品15號』,此作品並非是寫給小孩子,而是成人對童年世界的懷念。因童年記憶對成人來說已遙遠且不再復返,因此曲風中帶有某種程度的感傷與憂鬱。
比才這一組音樂每首都很動聽,我特別喜歡底下這兩首,曲調優雅且百聽不厭,是非常耐人尋味的作品。以下與大家分享弘霖和我2008年9月演出的影音檔:

『兒童遊戲』第三首:搖籃曲(Berceuse)
http://www.wretch.cc/video/fangingsheu&func=single&vid=5614702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今中外偉大的女性很多,其中以科學家居禮夫人跟音樂家克拉拉舒曼最讓我印象深刻。


兩人不僅在家庭中扮演著稱職的賢妻良母,更是在男性主導的專業領域中脫穎而出,且成就絲毫不讓鬚眉。她們共同的特色是溫柔而嚴謹的生活態度,並擁有異於常人的堅毅且穩定之性格。所以當生活中出現大波折時,仍能執著於自己的理念,把既定的行程及工作按部就班地做好。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生於音樂中所謂的浪漫時期,同時期的卓越音樂家有孟德爾頌、舒曼、蕭邦、李斯特、威爾地、華格納、約阿希姆、布拉姆斯等等等,可說是人才爆滿的年代。當時的仕女大多會彈鋼琴,但通常只停留在怡情養性、或把『會彈琴』當成一個仕女養成教育的必備條件、將來結婚時的一個加值籌碼。很少將彈琴當正事,甚至當職業的。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仍有極少數非常優秀的女鋼琴家,克拉拉‧舒曼就是其中之一。

克拉拉從五歲開始就接受她的父親---也是當時德國來比錫的樂器商跟知名鋼琴教師弗列德利‧維克(Friedrich Wieck)的嚴格鋼琴教育及體能訓練,目地就是要成為偉大的演奏家。據說她的演奏能力並不亞於當代的男演奏家。大文豪歌德在聽過九歲的天才少女克拉拉演出後,曾說過:『這小女孩的爆發力比五個男孩還要大』,而事實上她只是個內向寡言的纖纖女子。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偉大的小提琴家大衛.歐伊斯特拉夫(David Oistrach)死後來到天堂,彼得接待他並引領他到天堂的交響樂團。
『大師,您拉第二小提琴,位置在最後一個。』
『什麼?要我坐那麼後面?』
『ㄚ不好意思啦,請大師您諒解。第一小提琴是帕格尼尼(Paganini),其它團員都是這三百年來的精英大師。』
『好好好,了解了解,這位置適合我。』歐伊斯特拉夫鼻子摸著乖乖地坐到後面去。

第一次排練開始囉--------完全是一場音樂大混亂!!!
歐伊斯特拉夫轉頭問旁邊的夥伴:『上帝呀!這不是集合三百年來的精英大師樂團嗎?怎麼會這麼慘。』
『哦!因為指揮是上帝呀,祂大概自以為自己是卡拉揚(karajan)吧!』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傾聽自己彈出來的音樂是彈奏者在演奏的同時所必須兼顧的能力。耳朵的敏銳度對學音樂的人而言,就像畫家眼睛對色彩的敏感度,都是美學感官上最基本的能力。


很多人都以為藝術就是純感性,把自己的滿腔熱血或滿腹牢騷一股腦兒全丟到樂器上,就可以讓聽眾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但往往現實與想像似乎存在很大的距離,我們以為已做到心中想要的樂音,但事實證明只是『正通往』那個方向,離預設的目標還遠。可以試著錄下自己所演奏的音樂再聽聽看,就會驚訝原來自己所表現出來的並不如預期的那樣。

假使我們在彈奏時,同時以最敏銳且最具批判性的耳朵來檢視自己的音樂,學著客觀地當自己的聽眾,這樣理想與現實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小,音樂也會越接近我們所想要表現的。反之,隨性地演奏,音樂的品質受機率的影響很大,很難達到穩定的狀況。當然在全神貫注的主觀演奏之時卻要同時兼具客觀的傾聽,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稍不小心就會出現錯誤或者忘譜等等電線走火的情況。

我們從小學音樂,老師最常講的就是『要用耳朵聽』,現在自己最常跟學生講的也是這句話。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也以為我們做到了,但其實並沒有或者還不夠。程度越好的人越能夠把心中想要的音樂透過大腦作指揮,用耳朵把手帶到彈出腦中想要的音,偉大的演奏家就是耳朵敏銳到任何微小的分別都可以藉由身體傳達的人。

所以整個音樂的養成教育中,極重要的一環是訓練朝向敏銳、豐富且知性的聽覺,而手指靈活敏捷能力的練習則是為了要提供耳朵來作最有效率的支配。 若反其道而行,只聽其手指任性地在樂器上飛舞,不僅隨時有出狀況的可能,音樂也偏離了原先的美感。因為『美』是要結合知性與智慧,缺少了聽覺感官的參與,很難成就美好動人的音樂。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音樂是要兼俱理性與感性。練習時要理性一點,客觀一點。也就是說在練習一首新曲子時,要好好地研究一下它的曲風、個性、作曲家的風格及時代背景等等,不要什麼曲子彈奏起來都只有『我』式風格,試想當『宮保雞丁』跟『北平烤鴨』或『麻油雞』吃起來都一樣時,感覺還蠻可怕的。菜色該有的樣式還是要有,但每個師傅煮出來的還是會不一樣。我們演奏者就是在曲子的適當範疇內加進個人的詮釋,與作曲家一同完成此一藝術品。



音樂這門藝術跟繪畫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的原創意者跟執行者常是不同的人。畫家可以透過畫筆將自己的創意直接表達在畫中,是一種很純粹的藝術呈現。然而音樂卻是結合作曲者跟表演者的共同藝術。作曲家透過五線譜上的音符傳遞內心的情感跟意念,演奏者分析並了解作曲者要表達的東西後,再加進演奏者個人的想法作附和。所以當演奏者不清楚作品的時代背景或作曲家風格時,實在很難進入曲子的世界,更不用說定義曲子的個性。也就是說,當閣下不知巴哈是何方神聖時,他的譜讀來就會像『無字天譜』,根本不知從何下『指』。(是說縱然知道這位大師,要懂他的作品這條路還是很曲折。)

經過一連串嚴格的練習後,當曲子完成演奏時,那是結合感性與理性的最終表現。要將自己融入所要的音樂中,這時再去想會不會忘譜或有沒有彈錯音等等,都是一種情感的干擾,阻礙自己全心的投入。

所以說,『練琴』跟『演奏』(彈給別人聽)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段落不斷地重覆,克服技術上及音色上的種種挑戰,並為達到自己所要的音樂藝術層面所作的練習。後者則是單次不間斷的完整呈現。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人不一定要搞笑,但最好要有幽默感。
幽默感會讓人生過得輕鬆一點。


一個剛出道的年輕小提琴家想買一個音樂家半身像回家擺在琴房裝飾用,
正苦惱不知該選莫札特或貝多芬而來求教馬克斯 • 雷格(Max Reger)。
雷格似乎不怎麼欣賞這個後進,
於是說:『您選貝多芬好了,反正他是聾子。』

##########################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記得有一次到一個慈善機構演出,因為時間排在一早,所以根本沒機會先碰鋼琴。一般而言,慈善機構能有鋼琴已經很不錯了,主辦單位非常熱心特意找來調音師將老鋼琴重新整律一番,但是可能之前鋼琴閒置太久,以至於有些鍵彈下去會彈不上來。當我第一個和絃彈下去後,心裡馬上OS:『這下慘了!』又不能站起來說:『抱歉!琴鍵還來不及彈回來,我沒辦法彈新的音下去。』這時腦海閃過恩師Fleischmann教授的名言:『只要音樂一開始就不能回頭了,所有在舞台上發生的事都必須在舞台上解決,直到最後一音終了。』當下我立刻採取『將那些彈性不好的鍵彈輕些,再趁它還沒沉到底前用其它空出來的手指把它勾上來,以備下一音的使用。』這樣的調整當然會影響我習以為常的練習方式,但是也只能這樣,能做多少算多少,只求音樂能盡可能地完整表現。



音樂會中鋼琴的大大小小狀況常會無情地考驗著演奏者臨場的反應,只能見招拆招,但平日的練習卻可以提供演奏者穩定的來源。透過敏銳的聽力跟紮實的觸鍵會將接觸陌生琴的摸索時間有效地縮短。最怕的是自以為是的演奏者,關起耳朵來,執意按自己在家練習方式,『盡情放任十指』的表現,而忽略了重要盟友『鋼琴老大』的反應。當然『老大』一不高興,馬上讓演奏者在琴鍵上跌得灰頭土臉的。不過有些頑固的鋼琴實在很難討好,哪怕使盡吃奶的力氣,手指都快彈斷了,出來的聲音才只有中強,這種琴天生悶葫蘆或者是琴槌絨布剛上新的,聲音還沒彈開來,這種情況只能自求多福囉!遇到踏板不靈光的,要嘛太緊,演奏者每踩一次都要花上比平常多一倍的力氣,而且無法作出色澤圓潤的琴音 ;要嘛太鬆,腳尖稍微一碰就糊音連連,整個音色就會混雜不乾淨,這會讓演奏者緊張得只能一直半踩踏板,腳因無法獲得放鬆,一場音樂會下來,弄得小腿肌肉快抽筋;當然還有那種一踩下去就會有吱吱喀喀發出怪聲的踏板。

以上種種會讓鋼琴家視之為畏途的鋼琴怪老大其實並不是非常多,正常來說,越好的演奏廳所提供的鋼琴也越好。但每架琴都不太一樣,哪怕同一廠牌同一型號,它們就是會有些不同。因為沒有任何一塊反響板是一樣的。就像每個人也都不同,雙胞胎也只是擁有較多的相似罷了。當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琴的性能及音色的好壞是構成美好演出的決定因素之一。在好的鋼琴襯托下,演奏者確實較能得心應手,較易表現理想中的音樂。但『琴』的因素卻不能拿來作為彈奏水準相差太多的理由。也就是說它會是一個『原因』,但絕不會是一個『藉口』。所以好的鋼琴演奏者要有能力去適應不同的琴。

想想彈鋼琴的人真辛苦,背負著這樣的『天命』。
但當你到音樂校園走一圈,看到每個人上主修、排練都要揹著樂器跑來跑去時,也許會有不同的『看法』。主修鋼琴的人是少數幾種不用帶樂器出門的,除了上天的寵兒學聲樂的(人走到哪聲音就帶到哪,不過他們咳嗽就不能唱歌,我們連發燒都還能照彈。);學指揮的(沒關係!他們雖跟我們一樣只帶譜,但他們的總譜一次要看比我們多行,譜也比我們厚,至少也要帶根指揮棒吧!);其它那些吹銅管的,樂器寄放學校的就懶得講了。所以這樣『看』來,學鋼琴的人在倍受樂器挑戰的『天命』下,也許還有一點點蠻值得安慰的,至少我們不用揹鋼琴。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學音樂的人大多數都有自己的樂器,且跟演奏者幾乎形影不離。你很難得見到一個小提琴家會願意或放心把琴交給旁人代拿的;縱使是體積龐大的大提琴,嬌弱的女演奏者仍是寧願自己揹琴。樂器是演奏家的寶貝,不僅其價值昂貴,且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經不起稍有閃失。加上長時期來以此樂器練習,演奏者跟樂器之間早就形成了水乳交融般的革命情感。他們同進同出,一起練習,一起演出,一起休息。但是卻有一樣樂器是屬於幕後功臣型,所謂的『帶不出場』的,那就是『鋼琴老大』。


論體積,它算是樂器之王。就整體音響而言,也無人能出其右,除了它的遠房老祖母管風琴以外。據說一台鋼琴幾乎可以取代整個管絃樂團的效果,如果你剛好擁有像李斯特般神技的話,所以這『樂器之王』的尊號可不是浪得虛名。就連它的照料問題也是一門大學問。平日養尊處優的,冬天太冷得吹暖氣,夏天太熱要開冷氣,溼度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用說風吹日曬。因為要找到那麼一大塊的反響板可不容易,且整個製造過程耗時既久又精密,所以相對的,它的一切保養工作就得格外費心。但這麼樣戰戰兢兢地服侍它,也跟它培養了患難與共的絕佳默契,但到頭來卻是『帶不出場』。唉!!!這就是我們學鋼琴的人的宿命。

在20世紀只有少數的鋼琴家曾帶著自己的鋼琴出去演奏,像霍絡維茲(V. Horowitz)跟齊瑪曼(C. Zimmermann),不過近年來很少人這麼做了。因為一來運費昂貴且長途的搬運對鋼琴本身並不好,所以基本上鋼琴家通常選擇當地演奏廳的琴來演出。

面對一架全然陌生的琴,卻要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認識這台琴,包括它的音色特質、高低音的平衡、鍵盤的敏銳度、踏板的靈活反應、演出場地的大小所產生的音響等等。並且在適應它的同時進而掌握這架琴的特性,作出理想中音樂的效果。這就好像面對一個陌生人,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與對方取得溝通,並能相處愉快到共事無礙。這『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然而卻是每個鋼琴家所必須克服的問題。一般演出前會有個彩排,好讓演奏家試琴,但通常不會超過三小時。有時連試的時間都沒有,只能靠臨時的反應了。---待續---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意外的,這次演出的最後一場獲得聯合報的報導,刊登於2008年12月29日C2版(彰化南投地方版),CoCoS三重奏感謝聯合報記者陳威廷先生給於本系列活動之正面報導。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時間: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am 10 : 00
地點:彰化縣員林鎮愛加倍養護中心(員集路一段466巷85弄7號)

這一場音樂會是我們這次巡迴義演的最後一場。由於全慶是員林人,加上他的二伯就住在『愛加倍養護中心』,所以我們選擇最後一站回到自己的故鄉員林。早上接了揚傑跟淑金,下午要麻煩他們作音樂會的評估調查。可能這是近二個月來的最後一場,且是回到家鄉,所以這一路開往目的地員林時,心情格外輕鬆自在。
『愛加倍養護中心』對這次的音樂會非常重視,整個安排相當用心。機構特別邀請中心住民的家屬一起來參加,因此選在星期日的早上,讓家屬來探望住民的同時,也能陪同老人家一起參與中心所安排的活動。住在這兒的多半是已無法自由行動的老人,很多都是坐輪椅且插著鼻胃管,讓人看了都覺得鼻酸跟不忍。工作人員不時地要去詢問他們有無上廁所之類的須求或身體上有無不舒服,因為他們有些已不太能表達。



整個音樂會進行得非常順利,老人家跟他們的家屬反應也很好,之後還加了一首安可曲。看著他們用已不太靈活的雙手努力地鼓掌,心中的感動真的是非筆墨所能形容。尤其當他們跟著全慶一起唱『舊情綿綿』時,從四面八方傳來嗡嗡喃喃的曲調聲,雖然有些老人家乾癟的嘴唇已無法清楚發音,也無法大聲歌唱,但仍然很願意用喉嚨發出一些聲音,跟著唱這首他們年輕時耳熟能詳的情歌。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時間: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am 10 : 00
主辦機構:台中市仁愛之家附設牡丹園養護所
演出地點:靜和醫院16樓會議室(台中市西區南屯路158號)


『牡丹園養護所』是這次巡迴系列中離家最近的機構,再加上此機構中的社工人員淑華跟文傑是全慶朝陽科技大學社工系在職進修班的導生,因此來此機構心裡有一種特別親近的溫馨感。



一早文傑就和另兩位社工人員來家裡,幫我們搬電鋼琴、鋼琴椅、譜架等器材到今天演出的場地『靜和醫院』。平常我們都是兩個人陸續搬到地下停車場,把前座放下,讓電鋼琴安穩躺好後,方才上路。由於一般的椅子高度太矮,為了彈奏上的方便,必須自備鋼琴椅,而鋼琴椅當然只能放後車箱了。電鋼琴非電子琴般輕巧,它擁有一般鋼琴88鍵的鍵盤,因此才能取代鋼琴,但重量卻足以讓一個大男人搬得很辛苦。加上體積大,又不能稍有損傷,搬運上顯得格外困難。公寓房子的電梯每層樓中間停頓時間又短,兩個人緊張得如臨大敵,被門夾到的情況常會發生。所以這次有人來幫忙搬運,讓我們出門輕鬆好多。這次巡迴也非常感謝大提琴老師陳瑜提供了寶貝的電鋼琴,否則很多機構都會因沒有鋼琴而無法成行。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時間: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pm 2:30
地點:台中縣惠明學校(大雅鄉雅潭路280號)

紅鼻子糜鹿Rudolph因為牠的外形與眾不同,從小在糜鹿村受到嘲笑和排擠。有一天當聖誕老公公來到糜鹿村,想為自己的雪橇找適合的糜鹿時,看到Rudolph的紅鼻子,驚喜牠的鼻子又紅又亮,簡直就像燈泡一樣。心想如果有Rudolph紅鼻子的照明,聖誕老公公在冬夜裡,就不怕迷路跟危險,可以準時地將聖誕禮物送到須要的地方了。所以Rudolph成為聖誕老公公九隻糜鹿中的第一隻,載著聖誕老公公和滿滿的禮物,在聖誕的夜空奔馳。這就是這首有名的聖誕歌『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的由來。

『惠明學校』一直是我想來拜訪的地方。台灣總共有三間盲校,台北啟明、台中啟明和位於台中縣的『惠明學校』。更難能可貴的是『惠明學校』是私人機構,且不收任何費用、不分殘障程度,一律照單全收的學校。據葉組長的介紹,全校約150名來自台灣各地的盲生,有全盲的、有盲聾啞及智能各方面多重障礙的孩子。其中不乏棄嬰,從小就在『惠明學校』老師們悉心的照料下長大的。這些孩子在老師們無限的愛心教導中,不僅學會生活上的自理,更發展了他們各自的潛能。

今天剛好國際同濟會台中潭子分會在鍾會長的帶領安排下,有台中縣潭陽國小管樂團也來拜訪『惠明』,同時與『惠明』的孩子作音樂上的交流。CoCoS中午抵達,並在餐廳與孩子們一起用餐,一面聽葉組長介紹學校及同學的狀況。這樣一個經源極度短缺的學校,老師們及工作人員都是支領極微薄的薪資,但對孩子們幾乎像己出般地付出。短時間的關懷很多人都做得到,但長時期的照顧,若非有相當的奉獻精神,光靠愛心是很難維持的。這些老師們的精神讓人好敬佩又感動。

節目在下午一點半開始進行,由潭陽國小管樂團帶來熱鬧活潑的聖誕組曲,每個小朋友都戴了紅色聖誕帽,好有佳節的氣氛。再來是『惠明』的孩子們上場,一張張純真無邪的臉,由老師領頭互相搭靠魚貫出場。賴校長致詞說 :『惠明』的孩子們很高興有人來看他們,並勉勵潭陽國小的孩子們也要學會珍惜自己的幸福,因為『你是寶貝,我也是寶貝,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並要我們所有在場的人都跟坐在旁邊的人這樣說。聽到這兒,我是不停地擦淚。學音樂的人,我們知道要學會一樣樂器,並用這個樂器奏出想要的音樂是何其不易的事,更何況是盲生。他們憑藉著絕佳的音感,一音一音地摸索記憶,甚至是抓著老師的手一鍵一鍵地學來的。但『惠明』的孩子們做到了!!!他們不僅能唱、能彈、能拉琴、能敲鼓、還能重奏。我這明眼人深深感到汗顏。尤其當他們最後唱『Oh, 聖善夜!』,那麼純真自然的聲音在歌頌造物者,任憑誰聽了都會心酸跟動容。他們不怨歎不卑微,從頭到尾我看到『惠明』的孩子們都是帶著笑容,他們的世界是喜樂的。他們雖眼盲,但心卻不盲。心靈所見的世界比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更寬廣更純粹。難怪人家說:上帝關了一道門,在你絕望時,其實祂已為你預備了另一扇窗了。我和全慶不想再擦淚了,就讓它流吧!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讓事情沉澱一些時日後再來回味,不僅能去蕪存菁又可從較客觀的角度來評估,而最重要的是可以偷得好幾天的懶。
連續一個多月每星期去朝陽兩個晚上,幫忙社工系的同學準備年度的系際盃合唱比賽。
今年系學會的幹部很多都是去年剛回國時帶過的合唱學生,再次見到他們一張張洋溢著青春可愛的笑臉讓人好窩心。
我們選了旅奧作曲家吳睿然改編的恰恰風味『夜來香』,是台灣首演,學生知道後都很興奮。
可惜睿然12月6日飛回維也納,不然就可以聽到他的『夜來香』在朝陽首演。

合唱最不容易的是人員的到齊,整個過程中出席率可以說『離離落落』的。
今天練了這些人,下次這些人又不來,我又得重新練。連單音都無法唱整齊,也不用講和聲,更談不上之後要加舞蹈的動作。
原因都是『有事忙呀』。
看來好像我最閒,有巡迴演奏要策劃要練琴,有學生要鋼琴比賽,有學校的課要上‧‧‧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時間 : 2008年12月03日(星期三) am10:00
地點 : 行政院退輔會彰化榮民自費安養中心

這次CoCoS來到位於風景優美彰化八卦山上的行政院退輔會彰化榮民自費安養中心,
也是此一巡迴系列中唯一一場以榮民為主題的的演出。
一早進入八卦山後,冬陽暖暖,山風舒爽,連空氣都倍覺清新。
可能是太享受這難得的冬陽跟山風,
全慶這識途老馬竟難得地在山區中小迷路了一下。
等我們到時,兩位陳老師都到了。
鄧主任和中心的社工幹部們很熱心地接待我們,臉上的笑容就像今晨暖暖的冬陽。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稿主題:扣住心靈的音韻~CoCoS鋼琴三重奏甘霖首演
發稿單位:甘霖基金會
發稿日期:2008.11.19
新聞聯絡人:詹益宏 0935-788171
【新聞稿】
【台中訊】

對很多人來說,聽音樂除了是一種心靈享受外,也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活動,但是對於某些長輩來說到音樂廳去聽音樂會,往往有些許的困難度,因著這樣的緣由,成就了CoCoS鋼琴三重奏今年底一連串的音樂關懷義演,今天甘霖基金會的演出,除了是CoCoS鋼琴三重奏成立滿週年,更是社福首演,因此別具意義。
引介樂團來此演出的朝陽科大社福系黃全慶老師在介紹時表示:難得有機會可以在音樂殿堂外,聆聽超水準的演出,更有趣的介紹出CoCoS原來是團員中兩位陳老師與她的夫人,許芳瑛老師的姓氏文縮寫,將三個人扣在一起的樂團,所以叫CoCoS鋼琴三重奏。黃老師說:為了讓長輩備覺親切與熟悉,所演出的曲目均改編自台灣歌謠與流行歌曲,更獨唱一首舊情綿綿,讓甘霖基金會日照中心的長輩們,跟著歌聲與演奏的音韻享受一趟心靈spa。
甘霖基金會執行長陳麗娜表示:每件事乍看之下可能毫無關連,卻是一連串扣在一起的開始,去年第一次看到黃老師,他是實習生的學校督導,接觸過後黃老師更清楚與認同甘霖基金會對長輩們的付出,進而成就今天的演出,如同三重奏的名字一樣,陳云欣老師的長笛、陳瑜老師的大提琴、許芳瑛老師的鋼琴,組合扣在一起便成了CoCoS鋼琴三重奏。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以下為蘋果日報2008年9月20日之報導,引自壹蘋果網路

鋼琴四手聯彈聆美樂
旅居奧地利多年,師承傳統維也納古典演奏樂派的鋼琴家許芳瑛和蔡弘霖,今天下午2時30分於台中中興堂舉辦一場「聆音多瑙」音樂會,攜手演繹四手聯彈的樂音之美,重現多首四手聯彈的經典樂曲,現場開放索票入場。
電洽:(04)23391141轉605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 : 2008年11月24日(星期一) am10:00
地點 : 彰化縣田中鎮內政部中區老人之家

一大早從台中出發,沿途接了陳瑜跟陳云欣老師。全慶老師開車,大提琴安穩坐前座,我們三位演奏者擠在後座。還好今天要去的地方有鋼琴,否則還得載電鋼琴,那就一定得開兩部車了。
由於路況不好,開了快一個半小時才到。機構內的羅主任及工作人員已在門口等我們了,美君跟她的先生也大老遠從台中趕來田中幫忙。禮堂裡坐了上百位長者,主任說這兒住民約300人,除了重症或身體無法移動的長者外,幾乎都來了。
長輩們的反應比我們預想的還好,第一排有位坐輪椅的阿伯更是曲曲鼓掌,讓我們受到很大的鼓勵。結束後,人群慢慢散去用餐,尚有少部份坐輪椅的長者在會場等候人員來推他們去餐廳。其中一位坐在後面的阿嬤跟我招手,我走過去,她立刻握住我的手,眼眶中充滿了淚水。深怕阿嬤的淚水若決堤,我一定也會陪她掉淚。
她問 : 『攏演完啊歐 ?』(都演完了嗎?)
我說 : 『演太久驚恁腰酸背痛坐未調』,
她說 : 『未啦,有通看有通聽哪也坐不調 ?』
原來他們還意猶未竟,下次也許可以稍稍加1-2首曲子。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oCoS鋼琴三重奏2008年音樂關懷巡迴義演

緣起
對很多人來說,聽音樂會除了是一種心靈享受外,也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活動,人們往往著盛裝赴會,也有很多家庭把它當作是全家團聚、聯誼的好機會,於是,許多人以樂會友、藉音樂而結緣。但是,對一個因為某種緣故而必須住進社福機構(如養護機構)的人來說,到音樂廳去聽音樂會,往往是難以實現的夢想。CoCoS鋼琴三重奏樂團成員之一,就曾有至親因高度照顧需求,而最後被迫住進養護機構之憾事。在過去密切的探訪過程當中,我們親身體驗到機構安養長者的孤寂感,他們無時無刻期待家屬與社會多付出更多的關懷。
根據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面對老化最好的方法,就是不間斷的社會參與,保持各式各樣的活動。但對一個機構住民來說,持續的社會活動參與並非易事,也因此,許多福利機構常常會設法舉辦各種活動,以提供住民參與之機會。然而,往往因為資源的限制,使得理想與現實之間,常存在著差距。職是之故,若能引進外部資源,提供住民更多元的活動,應對住民之參與與認同,有著相當的助益。
有鑑於此,CoCoS鋼琴三重奏樂團成員之一的許芳瑛,與其任教於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的夫君黃全慶討論過後,決定從個人做起,促成音樂與社福界之合作,而CoCoS鋼琴三重奏另兩位成員聽到這個提議後,也欣然答應撥出時間,回饋社會,於是成就了這一次中部地區福利機構音樂關懷之旅。我們希望,既然許多社福機構住民無法親身蒞臨音樂廳聆聽美妙的音樂,那麼,且讓我們直接把音樂帶入社福機構,以樂會友,用音樂表達我們關懷之意!我們選擇改編成古典曲風的老歌,因為我們懷念長者曾帶給我們的關懷與溫暖,希望您會喜歡我們的音樂。
:
CoCoS鋼琴三重奏2008年音樂關懷演出時間地點:
2008年11月19日(三) 台中市甘霖基金會(台中市大全街29-1號)
2008年11月24日(一) 彰化縣田中鎮內政部中區老人之家(彰化縣田中鎮中南路二段210號)

許芳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